愛心“燃料”續燃地貧兒生命燭光
(2006年03月12日報道)本報發起的第三屆“燃料行動”現場感人落淚:“親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圍著地貧兒噓寒問暖,一位地貧兒的媽媽吐露心聲,由于家庭困難,孩子只能3到5個月輸一次血,如果沒有“燃料行動”的幫助,她只能眼睜睜看著兒子死去……
本報記者童俏方勤黃娜報道一張張延續生命的“燃料卡”發到了地貧兒手中,一幕幕認捐家庭和地貧兒“認親”的場面感人至深,一份份愛心禮物讓孩子們快樂開懷,一棵棵愛心的樹木種下新的希望……
昨天是63名地貧兒喜領“燃料卡”,快樂與“親人”相認的特殊日子。由深圳晚報、市紅十字會、市香蜜湖獅子會、富士康科技集團主辦,市血液中心、市第二人民醫院協辦的第三屆“燃料行動”燃料卡發放儀式暨“愛心6+1”認親大會,在孩子們的雀躍聲和家長們的期待中拉開帷幕。
助燃,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市關愛辦的領導們來了,他們將負載著社會各界沉甸甸的愛心“燃料卡”發到了63名地貧兒手中,這意味著這些孩子又能快樂地長大一歲。在發言中,市關愛辦常務副主任、深圳報業集團副總編、深圳晚報總編楊黎光充滿感情地說,看到63個地貧兒紅潤的臉色,天真的笑容、活潑開朗的模樣,我的心情非常激動。三年來,“燃料行動”已經變成深圳晚報的一份責任,燃料行動不僅僅是對弱者的同情、對生命的尊重,對愛心的呼喚,更是深圳晚報“貼近市民、服務社會”辦報宗旨的延續。
第三屆關愛行動組委會副秘書長、深圳報業集團總編輯、深圳特區報總編王田良3年來一直牽掛著這些地貧孩子的成長。他高度評價此次活動,他說,持續三年給地貧兒發放“燃料卡”是關愛行動中的一大愛心品牌。今年,“燃料”行動推出了“愛心6+1”這種新模式,將愛心市民和貧困家庭距離拉得更近。希望“燃料行動”能激發起更多人的愛心,讓大家共同關注地貧兒等困難群眾,也希望被關愛者都能在關愛行動營造的氛圍中揚起生命的風帆。
認親,給孩子們精神關愛
地貧兒的“親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認親家庭的“爸爸”“媽媽”們拉著地貧小朋友們的手問長問短,感動的淚水充盈著他們的眼睛,愛如涓涓細流無聲流淌在每個人的心中。香蜜湖獅子會會長王麗芳、市民陳小姐、朱太太、顧小姐四個“媽媽”圍著“認捐”的地貧兒袁嘉怡噓寒問暖。“媽媽”們還帶來了5個如花似玉的“姐姐”,8歲的“小姐姐”王靖君看著“妹妹”袁嘉怡非常憐愛,她說,以后我有好玩好吃的,都會想著她。我的零用錢也要分給她。富士康集團的員工們和認親的地貧小朋友共同植下了愛心樹,而沃爾瑪公司給地貧孩子們帶來了書包、文具等愛心禮物。
在認親儀式上,作為每一個“愛心6+1”認親組合的牽頭人,“獅姐”趙秋代表香蜜湖獅子會向認親家庭解釋“愛心6+1”的內涵和意義。她說,我們的關愛絕不是一種施舍,認親家庭與地貧兒家庭之間其實是一種相互扶持、共同成長的關系!“愛心6+1”不僅僅是6個家庭為1個地貧兒家庭共同捐獻一年7200元的輸血費用,而是家庭之間本著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礎,由6個認親家庭給予地貧兒精神上持續、無私的關愛,讓孩子們在6個大家庭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愛心,點燃孩子生命燭光
和三年前,地貧孩子們蒼白和憂愁的神色相比,昨天,孩子們面色紅潤、活潑開朗。多年為地貧兒服務的市紅十字會地貧服務隊隊長李萍感慨地說,這些地貧孩子非常幸運,能得到深圳那么多愛心市民的幫助。連續三年的“燃料”行動讓他們看到了生命的曙光,從而更加努力、更加積極地生活下去。陳歡已經是第三次領到“燃料卡”,媽媽陸有群對記者說,如果不是燃料行動,我怎能想象自己的孩子能像現在這樣正常上學和玩耍。
今年的“愛心6+1”行動,新增了18個孩子被捐助。小男孩陳澤康就是其中一個,他媽媽充滿希望地說,“由于家庭困難,澤康只能3到5個月才輸一次血,目前健康狀況很不好。如果沒有燃料行動的幫助,可能只能眼睜睜看著兒子死去。現在,我對兒子的未來有了信心。”在昨日的大會上,地貧兒代表唐韻的發言,說出了許多地貧兒的心聲:“有這么多的親人,有這么多無私的愛,我們有什么理由不與病魔搏斗,不頑強地活下去。因為你們的愛,點亮了我們生命的蠟燭。你們的恩情,我們永世難忘!”
現場花絮
花絮1“媽媽”見“兒”淚花流
昨日在“認親”現場,記者看到一位女士拉著因輸血嚴重不足使臉蛋變形的12歲男孩陳澤康在低語。拉著這個病情最重的孩子,龍女士對著記者流下了眼淚:“我的‘兒子’很小就得了白血病,能幫這個孩子,我覺得特別欣慰。”也許是“兒子”陳澤康觸動了自己最痛的心事,龍女士表現得非常激動,一直在抹眼淚。
陳澤康的另一個“媽媽”,獅子會的“獅姐”劉小姐也表現得很激動。劉小姐從首屆‘燃料行動’開始,就參加了救助地貧兒的隊伍,當時是走上街頭為孩子們募捐。為了持續地幫助地貧兒,劉小姐索性加入了香蜜湖獅子會。“聽陳澤康的媽媽說,他經常是一個人在家玩電腦游戲,我以后打算經常帶他出來玩,希望能找到更多的愛心家庭幫助他,希望能幫他的父母找多幾份工作。”
花絮2“我們現在一片光明”
“三年前,陳歡的媽媽一見記者就哭。”同事這么說。昨日,領著兒子陳歡來領“燃料卡”的陸有群見到記者,笑容十分燦爛。得知今年的“燃料卡”比去年的輸血次數從10次擴大到12次,陸有群更是眉開眼笑。“‘燃料行動’對我們家的影響太大了!以前是一片黑暗,現在是一片光明!”陸有群說,以前兒子能不輸血就不輸血,直到兒子央求去輸血,家里才開始東拼西湊地借錢。自三年前領到第一張“燃料卡”,便徹底改變了這種狀況。
連續三年獲得免費的輸血,如今,陳歡已經讀上了小學,這對于陸有群一家以前是不敢想象的事。“沒有燃料卡,別說孩子上學,恐怕連性命都保不住!”陸有群說,在今年的“愛心6+1”活動中,有幾位家住公明的市民主動要求認捐陳歡,認親家庭還送給陳歡夢想了很久的一把小提琴和壓歲錢1000元,讓陸有群一家感動得不知如何是好。“每次發燃料卡,我都要哭。”陸有群不好意思地說。
花絮3“我打算一直捐下去”
昨日,顧小姐帶著女兒俞秋昀早早地來到會場,等待與娘倆兒認捐的女孩袁嘉怡認親。“我參加了三屆的‘燃料行動’,第一次是捐款,這一次是來認親!”顧小姐說,因為自己有孩子,特別理解做媽媽的不容易,特別同情那些連活下去的機會都很渺茫的小生命。
顧小姐說,深圳長大的孩子物質生活非常優越,無法感受掙扎在社會底層的人的生活。帶女兒來參加“愛心6+1”,是希望讓女兒體會到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愛心6+1’的形式非常好,嘉怡現在只有3歲,我打算一直捐下去!”顧小姐由衷地說。(本報記者方勤實習生夏靜云)
"愛心6+1"特別行動報道回眸
★2005年12月28日,本報以頭版頭條《地貧兒,讓我們為你的生命助燃》、巨幅照片和3個整版的報道拉開了第三屆“燃料行動”“愛心6+1”的序幕。
★2005年12月28日至2006年1月8日,晚報記者連續12天堅守熱線,傾力報道認捐過程中的感人故事。
★2006年1月7日,本報推出深度報道《孕檢可減少地貧兒降生》,告知市民如何遠離“地中海貧血癥”。
★2006年1月9日,本報推出總結性報道《燃料行動成關愛行動品牌》、《“孩子的命是深圳人民給的”》,截至1月8日,“燃料行動”成功發動200多個愛心家庭和富士康及陽關醫院等愛心企業積極參與,共募捐到款項近70萬元。
★2006年3月11日,第三屆“燃料行動”燃料卡發放儀式暨“愛心6+1”認親大會,63名地貧兒喜獲第三年的燃料卡。
編輯:徐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