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首屆鄰居節10日啟動 認識你的鄰居
2008-11-11 來源:深圳新聞網 【字號:大 中 小】



????農業社會里聚族而居的傳統,使得鄰里關系往往等同于血緣關系、族群關系,體現了天然的溫情的一面。而現代社會里,這種緊密的靜態的人際結構被打破了,我們必須學會與陌生人共處,學會建立起新型的現代鄰里關系。如今,國內很多城市都有了自己的鄰居節或鄰里節,從1999年起,歐洲也設立了鄰居節,去年僅法國就有457座城市的居民參加了節日活動。那么,對于移民城市深圳來說,設立鄰居節就顯得尤為必要。去年11月,晶報連續刊出鄰里關系系列報道,并與多個政府部門共同倡議,推動了深圳鄰居節的誕生。
????深圳人來自五湖四海,在這個相對陌生的環境里,人們往往過多地強調個人隱私空間不被打擾,而那種守望相助的鄰里精神卻有意無意地給忽略了。厚重的防盜門就像一道道鴻溝,使鄰里之間“電器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正如流傳在網絡上的那種感慨一樣:“明天,我一定能買一張機票飛向天涯海角;但是明天,我不一定能抵達對門客廳的沙發。永遠有多遠?就有我到對門的客廳那么遠”。
????雖然,現代社會里人與人的交往通常不是按照空間距離來決定,而是由愛好、興趣、品味來決定。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以鄰為壑,就可以忽視鄰里的往來。如果說千年修得同船渡,成為鄰居也是一種不容易修來的緣分。俗話說,百萬買宅,千萬買鄰。也許,我們在物質居住方面越來越舒適,但倘若鄰里關系冷漠,樓上樓下、對門對戶卻形同陌路,大家彼此防范、猜忌,只能給自己帶來孤獨感和不安全感,甚至因為一些小事,出現摩擦和矛盾,能說我們有高質量的生活嗎?
????套用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那一句名言“認識你自己”,今天的我們需要“認識你的鄰居”。上下班見面時給對方一聲問候、一個微笑,有空時拉拉家常聊聊天,鄰居遇到困難時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起碼凡事要設身處地替鄰居想一想,比如不亂扔亂放垃圾,管好自己的寵物,深夜的電視機音量要調低……遠親不如近鄰,關愛鄰居就是關愛自己。深圳2005年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92.5%的深圳人愿意與鄰居認識和交往。這充分說明在人們的內心深處原本向往那種溫馨的鄰里關系,也許,缺乏的只是捅破那層紙的主動,當你主動遞出一根善意的“橄欖枝”,鄰居也會回報你一支清香的“玫瑰”。
????認識你的鄰居,我們身處的這座城市才會成為我們心靈的故鄉。我們希望鄰居節能夠引起更多人的情感共鳴,希望天天都是鄰居節。
編輯:徐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