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訴說心中的隱痛 “關艾”路上盼你同行
2008-12-04 來源: 深圳商報 【字號:大 中 小】
艾滋病患者訴說心中的隱痛 “關艾”路上盼你同行
12月1日,在福州市五一廣場艾滋病防治宣傳活動現場,一名小女孩為市民戴上“紅絲帶”。 新華社發
12月1日,在福州市五一廣場艾滋病防治宣傳活動現場,一名小女孩為市民戴上“紅絲帶”。 新華社發
世界艾滋病日前夕,記者隨同衛生部官員及國家預防艾滋病宣傳員,前往云南省艾滋病關愛中心、昆明市戒毒所和美沙酮治療門診,與艾滋病患者零距離接觸,聽他們訴說心中的隱痛與感激。
“醫生把我全家趕出了醫院”
我們見到云南省臨滄市的楊女士時,她正在云南省艾滋病關愛中心特護病房里照顧五歲的小女兒琪琪,旁邊病床上躺著她羸弱的丈夫。他們一家三口人都是艾滋病感染者。
楊女士說:“我們在省艾滋病關愛中心接受專業的治療和心理疏導已有三年,從患病那天起,國家就免費為我們發放抗病毒藥物,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體質已逐漸好轉。”
可是,眼下平靜的生活并沒有讓楊女士忘記三年前的那場噩夢。“2005年的一天,兩歲的女兒突然發高燒,我帶她去當地的醫院檢查,結果竟是感染了艾滋病毒!隨后,我和孩子她爸也被檢查出來,這簡直是個晴天霹靂啊,一個家就這樣完了!”
讓楊女士沒想到的是,醫院對他們的態度竟比死亡還要寒冷。“化驗結果出來了,醫生堅持要我拿自己的筆在化驗單上簽字,醫院的任何東西不許再碰,簽好字后,他把我們轟出了醫院。”
對于外面的世界,楊女士依然心存畏懼。她不敢走出關愛中心,不知該如何面對社會上種種歧視的目光,孩子能不能上學成了她的一個心病。
“鄰居染艾滋,我考慮搬家”
盡管我國十多年來一直都在宣傳防艾知識,號召全社會關愛艾滋病感染者,但在現實生活中,談“艾”色變的現象依然比比皆是。
據了解,目前仍有很多人認為艾滋病是一種“臟病”,而艾滋病感染者都是有“不良行為”的人。據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9月份最新公布的調查顯示,中國超過30%的受訪者認為,通過性交或吸毒感染上艾滋病的人是罪有應得。
昆明的李女士告訴記者,在她得知鄰居感染了艾滋病后就不再去串門了,昔日很好的鄰里關系如今形同陌路。“我擔心她傳染到我,不敢和她有任何肢體上的接觸,我甚至考慮搬家。”
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副會長尚紅認為,公眾的歧視不僅因為對“不良行為”的厭惡,還來自于對艾滋病的恐懼,而恐懼是由于對艾滋病缺乏應有的了解。因此,大力宣傳艾滋病防治知識,消除艾滋歧視,依然是國家防艾工作的重中之重。”
許多感染者不敢直面癥狀
出于對羞辱和歧視的畏懼,許多艾滋病感染者不敢直面自己的癥狀。據了解,在我國被檢測出的HIV陽性人群中,僅有五分之一的人接受了政府提供的免費治療,其余的人則由于怕遭到歧視而拒絕接受治療,這對于艾滋病防疫工作十分不利。
“誰都會有過錯,他們已經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代價,我們不應該再歧視他們。”多年來致力于防艾宣傳的濮存昕說,“我時常請艾滋病感染者到家里做客,我與他們握手、擁抱、聊天、吃飯,從不擔心自己會被感染。艾滋病感染者需要全社會真誠的信任和鼓勵。”
在采訪中,每當記者與艾滋病感染者握手時,手心碰觸的剎那,感染者驚喜中帶著感激的目光深深地觸動了記者的心。“關艾”路上,他們期盼著與更多的人“攜手”同行。
(新華社昆明12月1日電)
編輯: 王丹丹
相關新聞
- “2012·感動深圳”——第九屆深圳關愛行動表彰晚會隆重舉行(27 16:16:20)
- 第九屆深圳關愛行動系列推選活動(22 11:08:15)
- 一張小書桌可能改變山區孩子的未來(16 15:45:00)
- 200志愿者奔赴疆贛黔支教(01 11:27:07)
- 新春祝福送給白衣天使(23 16: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