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视频国产精品_国产精品亚洲d_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网_深爱激情综合

內容管理|投訴        

“寶安區首屆義工服務玫瑰獎章”獲得者風采

2008-12-05  來源:寶安日報  【字號:  

王瑩

老人之老,幼人之幼

  獲獎理由:王瑩是業余的按摩師傅,是素未相識“植物人”女工的床前陪護,是寶安數十位老人的“女兒”、數十名孩子的“媽媽”。她擁有多重身份,又因堅持而統一。

  王瑩現年51歲,是寶安區義工聯助老服務組的老組長、新顧問。她自2000年12月加入寶安區義工聯以來,累計服務4000余小時。

  2002年,王瑩被鄰居叫去,為80多歲高齡的文阿婆清洗已被細菌感染的下身,陣陣氣味讓王瑩嘔吐、流淚不止,但她選擇了堅持。當為老人換上干凈衣褲后,老人露出久違的笑臉,不舍地拉住王瑩的手,念叨著“寶安義工真好”。

  之后五天,王瑩外出,未能見到義工“女兒”阿瑩的文阿婆,臉上沒了笑容。老人的保姆,將此事告訴了王瑩的兒子。之后半個月,王瑩堅持為文阿婆清洗上藥,風雨無阻。王瑩回憶說,正是老人的那份牽掛,給了自己責任。

  自小失去母愛的王瑩,也時刻牽掛著寶安孤兒。2001年底,她和幾位義工一起,照料2名需手術治療的兔唇孤兒。手術前期的檢查,幾個人每日要換乘多趟公交,往返于寶安和市區,一心為孤兒忙活。

  手術一切順利。出院后,每個周末,義工們常去給他們喂飯,陪他們玩耍,“看到他們的微笑,我覺得自己心里好甜。”

  2004年,王瑩開始在家中寄養多名孤兒。寶安福利院和敬老院,也成為她的“新家”。

  如何看待此次玫瑰獎章的評選?王瑩說,義工事業需要更多人投入其中,玫瑰獎章評選活動,定會點亮萬眾心中的愛心燈火。

張曉燕

溝通心靈的知心大姐

  

  獲獎理由:張曉燕是深圳市靈通心理科學研究所心理咨詢師,2003年加入福永義工,義工服務時間累計3560小時。汶川地震后,她積極策劃并帶領義工連續五天走街串巷開展募捐活動,募集善款30余萬。

  2008年5月12日下午,張曉燕和幾個伙伴正在商量組織義工進行一次心理培訓時,汶川發生地震的消息傳來。張曉燕當即與福永街道團(工)委義工服務中心商量要開展募捐。5月16日心理培訓課程結束后,義工們踴躍捐款,現場募集現金一萬多元。隨后,張曉燕又組織義工走上街頭開展募捐,累計籌款30余萬元。結束募捐后,張曉燕和老公報名參加了中國民政部緊急救援促進中心深圳分公司赴地震災區志愿者活動。

  6月1日17點14分,張曉燕一行16人分乘4部車帶著寶安人民為災區孩子捐贈的“六·一愛心禮物”——2000多套文具、24箱應急藥品,從深圳出發前往四川省德陽市。張曉燕相繼去了德陽市、綿陽市、都江堰市等重災區,與災民們一起感受地震的恐懼,與災民們一起分享心理危機的痛苦,與災民們共同搭建心靈的家園。張曉燕將“六·一愛心禮物”和福永中學的學生自制的愛心卡分發給安置點的孩子,鼓勵他們與寶安的中學生寫信、聯誼。看到孩子們露出久違的幸福笑臉,張曉燕也由衷感到輕松與快樂。

  “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聆聽生命、聆聽感動的瞬間。在每一個愛的角落里,有你,有我,有溫暖,有熱情,有我們美好明天的希望!”如今,當張曉燕再次回想起那一段段義工經歷時,一種甜蜜、幸福的感覺油然而生,義工們用辛勤的勞動,甜美的微笑感動著、溫暖著每一個人的心。

李秋霞

把關愛送給別人的使者

  獲獎理由:李秋霞1997年加入義工,義工服務時間累計3000小時。積極參與“義警”活動120多次、聯系愛心人士資助貧困學生15批230多名、接聽熱線1萬多次、接待處理及后期跟蹤家訪個案3000人次。同時,她還積極參與無償獻血,累計獻血超過1萬毫升。曾獲“全國無償獻血獎銀獎”、“廣東省志愿服務銀獎”、“深圳市優秀義工”等稱號。

  李秋霞剛剛加入義工隊伍時,參加的是助老助殘組及熱線信箱組,主要服務對象是孤兒及獨居老人。有一次,殘疾兒童小希希剛做完大腸、陰道修補和肛門還痔術,須有人細心照料。因為安裝在小希希陰道的固定鉗子術后24小時內不能移位,否則手術將前功盡棄。醫生多次叮囑李秋霞等4位女義工,手術麻醉一過小希希就會感覺到痛,手腳就會亂動,一定要想辦法不讓手術鉗子移位。得知問題的嚴重性后,李秋霞等4位義工分別按住小希希的雙手及雙腳,一個通宵她們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硬是頂了下來。

  第二天早上,醫生來檢查,發現她們的手腳都麻木了,而手術鉗子一點都沒移位,醫生大贊她們:“真正的家屬也未必做得到。”看著她們熬得通紅的眼睛,醫生動情地說:“你們是好樣的。”此刻,她們忘記了疲倦,臉上呈現出燦爛的笑容,因為她們心里明白,手術真正成功了。還沒有來得及休息,她們四位又趕去寶城五區義賣,籌備下一個殘疾兒童的手術費。

  助老助殘、幫困助弱、捐款助學、無償獻血……11年來,哪里有需要,哪里就可見到李秋霞的身影。

楊秋林

愛鏟“牛皮癬”的老人

  獲獎理由:楊秋林2001年加入新安義工,義工服務時間累計3000小時。6年多來,他堅持每天出門清理城市“牛皮癬”——街頭小廣告,每年清除下來的小廣告可裝滿10大蛇皮袋,曾因此受亂張貼不法分子恐嚇和威脅,但他仍無所畏懼,堅持不懈。

  2002年初春的一個上午,楊老伯經過新安二路跨線天橋時,見到橋身兩邊不銹鋼欄桿上貼滿了各種“牛皮癬”,煞是難看。看不過眼,他就用手去撕,可是因為粘得很結實,撕了很久,才撕掉了十幾張。中午返回時,他卻發現剛剛被撕干凈的欄桿上又貼上了“牛皮癬”,很氣憤。楊老伯回到家,找來塑料桶、水果刀和抹布,再次來到跨線天橋上。首先用水將“牛皮癬”浸透,然后用刀將其徹底刮光。幾天下來,靠近南頭關的幾座天橋上的“牛皮癬”都被刮光了,恢復了本來亮麗的面貌。

  從此,楊老伯就愛上了鏟除“牛皮癬”。無論出門辦事、上商場或休閑散步時,只要見到路邊的電話亭、燈桿和電箱等公共設施上亂張貼時,他就會毫不猶豫地將其撕掉,還它們以亮麗的面貌。

  楊老伯到底清理了多少張“牛皮癬”,他自己也說不清。不過,區城管執法局的一位負責人倒是算了一下賬,他們每年從楊老伯家陽臺上收取一批“牛皮癬”去銷毀,能裝滿十來個蛇皮大袋,少說也有五萬張。六七年來,三十萬張只多不少,也就是說,楊老伯每天平均要清理100多張,大概要花兩三個小時。

編輯: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