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视频国产精品_国产精品亚洲d_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网_深爱激情综合

內容管理|投訴         

呵護留守的心靈

2009-01-21 15:02  來源:深圳新聞網  【字號:  

[說事]

[故事1]

周半年前和妻子一起來到深圳打工,十歲的兒子小明和爺爺、奶奶一起留在湖南老家。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家里人對小明格外的寵愛,真正是“含在嘴里怕化了,頂在頭上怕嚇了”。

為了補償自己對兒子的虧欠,大周也時常買些玩具、衣服寄回家,每月還單獨寄錢給小明零用。

為了督促小明學習,大周每個星期都要給小明打一次電話,詢問學習進度、考試成績。本來以為大家的一番苦心一定會換來兒子的健康成長,可小明的問題卻越來越多。先是老師投訴小明帶高級玩具到課堂上炫耀引來同學哄搶,還經常逃學曠課并且屢教不改。

后來鄰居阿姨反映經常看到他坐在院子里悶悶不樂,到了吃飯的時間卻不愿意回家,平時也很少和小朋友玩。奶奶只好打電話向遠在深圳的兒子媳婦求助。大周兩口子怎么也搞不明白,自己的兒子怎么就變成這個樣子了?

[故事2]

留守兒童的詩歌—— 爸爸媽媽,又去遙遠的地方打工了,只留下我和滿屋的空蕩。媽媽的叮吟還在耳邊縈繞,爸爸的許諾時時進我的夢中。

媽媽,你不在的日子,上學的路頓時變得好長好長;爸爸,你不在的日子,我的書包頓時變得好沉好沉。電話筒里的疼愛,代替不了你溫暖的懷抱;包裹里的水彩筆,畫不出我多彩的世界,我委屈的心事無人傾聽,我捧回的獎狀無人喝彩。

媽媽 ,多少次校門口送傘的人群,我真想有你的身影;來往的班車啊,我等了又等;過年的日子啊,我數了又數;春天的燕子剛剛飛回來,我卻盼望,南歸的大雁快快飛回去。

[心理分析]

“留守家庭”是指雙親或單親在外的家庭。留守兒童現象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呈現擴大趨勢。父母因為生計在外打工,孩子留在家里,留守兒童們多數是與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親屬同住,親屬們大多會在衣食住行上給予他們照料,但這遠遠不能替代父母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

少年兒童生理、心理都處在發育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們很容易因為生活中長輩過分溺愛、缺少父母的陪伴、自我評價過低等原因而引起許多心理問題,常表現為:自卑、敏感、安全感差、自我封閉、學習效率下降、學習動力不足、愛發脾氣、膽小脆弱、逃學曠課、暴力行為、上網成癮等。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危害性非常之大,有些地方甚至有“富了一代人,毀了一代人”的說法。

[心理應對]

1、 利用一切資源讓自己“存在”在孩子的生活中雖然不在孩子身邊,但在外打工的家長還有許多方式可以令自己“存在”在孩子的生活中。電話,是我們最常用的方式,定期給孩子打一個電話,孩子會覺得十分開心。書信也是不錯的選擇,這種古老的方式有著電話無法比擬的優勢——可以保存,孩子可以隨時打開信封,聞著墨香,一字一句地品讀父母的囑托。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打工家長選擇視頻聊天作為與留守孩子溝通的主要方式,原因很簡單:聽得著、看得見、還省了電話費!當然,除了這些通訊手段外,還有一個更直接的方式——方便的時候,常回家看看!

2、不只關心孩子的學習許多家長給家鄉的孩子打電話只問一個內容“學習怎么樣呀?”這樣做,也許會起到督促孩子學習的作用,但在孩子心理成長方面作用卻微乎其微。建議家長們和孩子聯系的時候,可以更多地關心孩子生活中的事情,聽孩子講述自己身邊的人和事,聽孩子傾訴自己的喜怒哀樂,給予孩子肯定,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并把朋友間的事情與家長分享,適時地幫助孩子分析、給予孩子指導,并且毫不吝嗇地對孩子說“爸爸媽媽愛你”。總之,讓孩子感覺到,爸爸媽媽關心的是自己的整個生活,而不只是學習成績。

3、鼓勵孩子的獨立

孩子離開父母生活,一定克服了很多別的孩子很少遇到的困難。做父母的要鼓勵、指導他們自己想辦法解決,當聰明的孩子們想到辦法(雖然有些辦法幼稚可笑),父母們一定要給他們鼓勵,幫助孩子發展自己的獨立性。在適當的時候可以夸一夸孩子“你能想到這樣做,真的很不錯,爸爸媽媽真為你驕傲!”

編輯:Jenny 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