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招消除“開學恐懼癥”
2009-02-25 16:30 來源:心靈藍天網 【字號:大 中 小】
開學初,會有些孩子變得無精打采,不想上學,或者心還停留在假期的歡樂時光中,遲遲不能把心態擺正,從而出現厭學的情緒。這些孩子,可能是患上了“開學恐懼癥”。
何為“開學恐懼癥”
“開學恐懼癥”是一種情緒障礙,主要特點是對學校產生恐懼。它不是一個專用的醫學術語,也不同于一般的學校恐懼癥。只是由于近幾年此類學生較多,才形成了這樣一個俗語。
它的主要癥狀是情緒低落、心慌意亂、無緣無故發脾氣、渾身疲勞、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失眠等,有的還有頭痛、胃痛等軀體不適癥狀。
主要的誘因是“開學”這個特殊的事件,導致對學校生活的適應產生焦慮和恐懼或對分離性焦慮、學習適應不良、人際交往困難等不良情緒和行為的喚醒。前者由于人格缺陷或對學校和學習過于緊張所致;后者往往在學校學習或在其他活動上有挫折和遭受委屈、羞辱的經歷。
升學壓力、人際交往不適應等方面是導致“開學恐懼癥”的重要原因。特別是心理素質和適應能力較差的學生、在學校經常受到老師批評的學生、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對新環境不能很快適應的學生、過于追求完美的優秀生等五類學生是“開學恐懼癥”的易發學生群。
如何才能消除“開學恐懼癥”呢?
首先,學生本身應該從寒假那種輕松、自由的狀態中走出來,適度緊張起來。新學期開學初,學生應確立新目標,目標要切實可行,才能對自己起到激勵的作用,精神飽滿地邁進新學期。
其次,家長應該幫助學生在開學初期做好以下五方面:
1、家長應抱樂觀的態度,多跟孩子談談學校和新學期,從正面的角度去迎接新的學期,給孩子以信心,說一些欣賞和鼓勵的話語。家長不要把老師描繪成嚴厲兇狠的人,也不要把學校描繪成痛苦難受的地方,應給孩子以幸福感,讓孩子對上學感興趣,期待上學。
2、放假時,許多孩子的生活秩序打亂了,常常是看電視或上網到很晚,而早上又貪睡不能按時起床。這種狀況如果不改變,孩子的心理就還在“放假”,對上學會有一定的抗拒心理。家長應及時地糾正孩子的生活習慣,為了幫助孩子適應學校的學習和生活,家長應該幫年紀較小的孩子訂好作息時間表,每天督促孩子按時起床、飲食,保證孩子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新學期的學習中。
3、如果孩子有“教室焦慮癥”,最好不要先讓孩子吃抗焦慮藥,應先從調整心態開始,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加強與同齡人的交往。
4、跟孩子多談談學校生活,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從日常娛樂、游玩等話題轉向有關學習的話題如作業、同學關系等。
5、開學后的假日里,家長應該盡量少帶孩子上公園等游樂場所,多帶孩子去書店看看書,或者一起去購買學習用品,給孩子營造學習氛圍,讓孩子自然而然地喜歡上讀書。
編輯:王丹丹
相關新聞
- “反家庭暴力”兒童峰會演講系列之一: 讓白絲帶飄起來(25 17:45:17)
- [專家談心]幫你提高生活幸福感的13個方法(25 17:44:24)
- “反家庭暴力”兒童峰會演講系列之二:家庭暴力離我們有多遠(25 17:42:56)
- [溝通方略]人生的早期練習(25 16:50:35)
- 五招消除“開學恐懼癥”(25 16: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