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志愿者力量讓服務更貼心更到位
2009-04-13 來源: 深圳商報 【字號:大 中 小】
獲得了社工機構的服務執照,他們并沒有立即投下政府購買社工服務的指標;有了年輕的社工人才隊伍,他們還要搭配起經驗豐富的老“社工”;他們的志愿者團隊人數遠遠超過機構專業社工的數量,同樣也要實行規范化的管理模式。去年成立的新現代社工服務中心充滿干勁和活力,日前,記者專訪了該社工機構的理事長梁燕英。
讓有需要的人得到幫助
梁燕英告訴記者,從1993年開辦深圳市現代人才培訓學校,他們招收的學員范圍就一直是下崗、低保和困難家庭,現在回想起來,那時的工作就已經帶有社工性質。“我還做過義工,也結識了很多香港的社工朋友。直到2007年,我有了正式創辦社工機構的構思,我要把現有的資源整合起來,針對不同的需求者,能提供更好、更到位的多元化社工服務。經過一年的籌備,2008年就成立了新現代社工服務中心。”
梁燕英表示,去年新現代社工服務中心成立后,本來有機會可以去參加去年第一批政府購買社工工作崗位,但是她希望做的更加務實,更加規范,好一心一意想真正幫助有需要的人。新現代成立后,馬上做了數千份社會調研,在居家養老領域,梁燕英自己就做了200多份的調查。
新現代的一位年輕社工就在羅湖社區做了非常成功的案例。他在深入社區調研時,發現一群不良少年,學業荒廢,不務正業,甚至還會去做些小偷小摸的違法行為。他們的家庭也存在問題,父母成天打牌或是經常打架,很少去管孩子。為了接近這些孩子,這個從品牌大學畢業的年輕社工理了個爛仔頭,成天和他們混在一起成為了他們的知心兄弟。在通過談心和心理引導后,這群孩子的思想慢慢有了轉變。隨即,新現代就增派社工進入他們的家庭。由于不了解社工是做什么的,社工只能一次又一次不厭其煩地上門。最終感動了其中一位孩子的父親,還主動找來其他幾人的家長來到服務中心,聽取社工的建議。當那群孩子知道真相后也十分感動,更加尊重為了他們理了爛仔頭的社工“哥哥”,一個孩子更表示自己將來要讀社工專業、從事社工工作。
做好本職才能良性發展
梁燕英指出,在沒有政府的崗位扶持之下,要打造一支專業規范化的團隊是很有難度的,同時機構每月的支出壓力也是非常大,但是她相信只要堅持做好自己的工作,一定會能有持續地良性發展。
首先是要做好機構的規范化建設,人才還是能留得住。作為新現代這樣的“草根”機構,人才是至關重要的,而吸引人才的最大方法就是規范做事。在機構中,大學畢業生是新現代的主要力量,他們有著專業的社工知識,先進的工作理念,新現代會給他們充分地發揮知識的空間。
同時,如果提供服務時只派出這些大學生社工,很多人會出現碰壁現象。比如去服務老人,可能會出現半天都聽不懂老人說的客家話、潮汕話。針對這種情況,新現代摸索出了一條本土社工搭配大學生社工的工作模式。所謂本土社工,就是在基層、社會福利機構等地方工作,有著豐富的本地社區工作經驗的人。千萬不要小看本土社工,他們經驗豐富,地理位置、風土人情和相關政策都十分熟悉,還懂得粵語、客家話等方言。把兩者搭配起來,互相彌補不足,達到1+1>2的效果。有這樣一個個案,新現代曾經接觸到了一名無業的單親母親,與女兒相處得很不好,經常打孩子。一次她在公車打了孩子自己就下車走了,對孩子不聞不問,孩子到了派出所她也不來接。起初新現代派了一名剛畢業不久的年輕社工去,可是去了幾次孩子的母親都很抗拒,沒什么效果。當新現代派出一名40多歲的女社工,同樣也是單親經歷的她很快就打動了那位母親。后來,本土社工幫孩子的母親做手工活掙錢,而年輕社工則負責做孩子的工作,談心、輔導孩子功課。幾次接觸,難題都解決了,現在母女倆關系融洽,母親還加入了新現代的志愿者隊伍,每周都來學習,準備將來考取社工證當一名社工。
目前,機構擁有5名專職管理人員、1名兼職財務人員和20多名注冊社工,新現代的社工能在艱難的創業條件下生存和發展,和深圳市現代人才培訓學校和深圳市福田區福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等兄弟單位的支持是分不開的,這三家機構相互間共享現有的所有資源,為社工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服務平臺。有了這些平臺,一是確保現有社工的生活得到保障,二是確保現有的社工不會流失。
大批志愿者成為好參謀
梁燕英表示,除了大量的社會調研,她還走訪了很多家社工和福利機構,還有香港的社工督導朋友也來出謀劃策。借鑒香港經驗,新現代成立了一支志愿者團隊,起初只有6個人,現在已經發展到120人,當中有醫生、公務員、老板、星級義工等。這個團隊是有規模和規范的,有志愿者理事大會,還按職業、區域等把志愿者劃分為若干小組。小組每周一次聚會討論,志愿者每月舉行一次大會。正是這支專業的志愿者團隊,發掘出了很多社會問題,通過討論、匯集志愿者的問題,結合社工的專業知識,新現代可以制定更符合實際、具有可操作性的合理執行方案。這種方法對很多問題的發現和解決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志愿者也接受專業社工、香港督導的培訓,形成了現在新現代社工服務中心對志愿者的規定:定期報道,定期開會,定期培訓,不能缺課。
編輯: 王丹丹
相關新聞
- 隴南人:捐書是件大好事(07 15:40:07)
- 石巖百名學生"為媽媽許愿"(07 15:32:45)
- "母親健康快車"開赴北川(07 15:33:33)
- 小梅沙為隴南在深學生提供實習就業機會(07 14:56:22)
- 深圳醫務志愿服務隊啟程赴北川(07 14: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