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普通門診可望納入少兒醫保保障范圍
2009-07-10 08:08 來源: 深圳特區報 【字號:大 中 小】
(本網訊)孩子生病了上醫院看個病真難,這是許多市民的共同感受。根據市衛生局和市社保局給市政協委員提案的答復,為緩解大量患兒集中到大型綜合醫院看病帶來的壓力,我市擬建立社區衛生機構“彈性工作時間制”,延長節假日和夜間開診時間,更好地方便兒童及其他居民就醫。同時,我市還準備對少兒醫保政策進行調整,考慮把普通門診納入少兒醫保保障范圍。
委員提案:今年市兩會期間,市政協委員賀安蘭提出《關于解決我市兒童看病難的幾點建議的提案》,指出隨著特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常駐和流動人口急增,病患兒童成倍數增長。尤其是在流行病高發期,深圳各大兒童醫院都是人滿為患。就市兒童醫院來說,病童看急診要等三個小時以上,據該醫院統計:目前,日門診、急診量平均達3000人次以上,高峰期達4600人次,業務用房十分緊張。
部門答復:根據市衛生局的答復,我市將進一步加大衛生資源投入,加快實施衛生事業“一大一小”發展戰略。目前,深圳市兒童醫院正在新建住院大樓,2年后住院病床將由現在的350張擴大到800張。正在建設的濱海醫院、新安醫院、寶荷醫院、第三人民醫院、學府醫院(深圳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以及將要建設的新明醫院、聚龍醫院等綜合性醫院都將設置兒科門診及住院部。
當前,全市各二級及以上醫院(32家)和大多數街道級醫院都有兒科門診及住院部,能夠診療兒科常見病、多發病。但大多數市民不信任二級及以下的醫院,都集中到三級醫院就診。為此,衛生系統將一方面通過引進、培訓等措施,提高各級各類醫院兒科的診療技術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將采取有效措施,著力提高600多個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兒科診療服務能力。通過醫院派出兒科專家到社區坐診;或借助醫師多點執業,聘請兒科專家到社區等方式,提高兒科基層診療及護理質量水平。
根據提案答復,為緩解大量患兒集中到大型綜合醫院看病帶來的壓力,我市擬將建立社區衛生機構“彈性工作時間制”,延長節假日和夜間開診時間,更好地方便兒童及其他居民就醫。鼓勵各級各類醫院進一步優化服務流程,鼓勵市民預約服務,構建高效的醫院服務秩序。健全以“雙向轉診”為紐帶的社區首診制度,從服務形式、服務能力、收費價格標準、醫保償付標準等方面引導更多居民“小病”到社區,構建“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就醫新模式。
此外,我市還將進一步擴大少兒醫保定點醫療機構的數量。由于少兒醫保保障范圍是住院和大病門診,普通門診還沒有納入進來,而社康中心不能開展住院業務,因此沒有把社康中心設為少兒醫保定點醫療機構。目前社保局正在積極進行少兒醫保門診情況調研,包括社康中心兒科疾病診治能力、診治水平等。下一步社保局將對少兒醫保政策進行調整,考慮把普通門診納入少兒醫保保障范圍,屆時有能力承擔少兒疾病診治的社康中心也將會納入少兒醫保定點醫療機構范圍。(記者李舒瑜)
編輯: 關愛網實習生
相關新聞
- 東曉街道再擺百家宴暢敘鄰里情(09 14:16:58)
- 女工無錢治病,網友募來愛心款(09 14:14:13)
- “沙灘寶貝合家歡”周六啟動(09 09:00:51)
- 500育齡殘疾婦女免費體檢(09 08:49:30)
- 我市殘疾人康復服務將實現全覆蓋(09 08:4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