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品牌活動
- · 深圳市學生愛心捐助活動
- · 青年公益實習實踐計劃
- · 中國留學生愛心助學計劃
- · “尋找愛的足跡,講述愛的故事”—大型征文.繪畫及詩文朗誦.演講大賽
- · 環衛工人關愛工程
- · 深圳“社區鄰里節”
- · 園丁關愛工程
- · 佳兆業白衣天使關愛工程
- · 交警關愛工程
- · 咱爸咱媽逛深圳
- · “共享陽光.愛心大穿越”
- · “為特困家庭送年夜飯”活動
- · “愛心無限,電波傳遞”—明星物品慈善拍賣救助活動
- · 關愛大篷車
- · 深圳關愛熱線
- · 幸福人生大講堂
- · 關愛地貧兒童“燃料行動”
- · 深圳“募師支教”行動
- · 深圳市創意公益文化發展中心
- · 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
- · 深圳關愛俱樂部
- · 深圳關愛指數
- · 明善公益網
- · “感動深圳”—深圳關愛行動推選表彰晚會
- · 愛心小書桌
- · “媽媽食堂”愛心助學活動
愛心家庭一家三代都要捐器官
??
?王建娜一家三代同時簽署器官捐獻志愿書。張妍 攝
? (本網訊)昨天(2日)上午,祖孫三代——75歲的鐘奶奶、48歲的王建娜與21歲的小唐,來到市紅十字會,一起填寫了器官捐獻志愿書,成為我市第一例祖孫三代同簽志愿書的家庭。王建娜是2005年我市首批器官捐獻志愿者中的一員,她拉住協調員高敏的手說:“今后舉辦任何形式的器官捐獻宣傳活動,我們一家三代都是志愿者,不論是走上街頭還是走進社區,由你來安排。”
1986年來深的王建娜,在這里就業、成家、育女,對這座城市有深厚的感情。1999年,王建娜被我市首位角膜捐獻者、深圳大學女教師向春梅的故事感動了,從報紙上看到市衛生局與市紅十字會聯合發布的《留下光明在人間——關于捐獻角膜的倡議》后,馬上到紅十字會填寫了志愿表。王建娜還記得,當時排隊領表的人非常多,后來聽說半個月有1000多個市民填寫了志愿表,王建娜對自己能成為其中的一員感到很光榮。
2005年,深圳有數位駕駛員向市紅十字會提出器官捐獻申請,王建娜從報紙上看到這個消息后也想加入其中。2006年1月23日,市紅十字會為王建娜等23位市民頒發了首批器官捐獻卡,成為我市首批器官捐獻志愿者。“這批人中有公務員、警察、律師,年紀最小的32歲,最大的54歲。”王建娜說,領取器官捐獻卡時,23人都“背對”鏡頭,“我們只想做好事不要留名”。
王建娜說,這三四年間,幾乎所有的同事、朋友、親人都被她勸說過:“捐器官利人,對自己也沒有害處。”可惜的是,王建娜的勸說從來沒有成功過。今年3月,她在網上看到,我國每年的器官需求量約在100萬人,能排隊等待移植的只有5000人,這讓王建娜感慨萬分。她與協調員高敏取得聯系,希望由市紅十字會牽頭將首批志愿者聯合起來,開展一次面向公眾的宣傳活動。
經過一個多星期的努力,高敏只能與其中兩三位聯系上。高敏告訴王建娜:“有些人換了電話號碼,有些人不希望面對公眾,沒辦法將大家召集起來。”
王建娜想,看來只能從身邊做起,讓家人加入到自愿捐獻器官的隊伍中。她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媽媽和女兒,得到倆人全力支持。
75歲的鐘奶奶身體很硬朗,她說:“我覺得能幫助人最重要,兩腳一伸,那些器官對自己也就沒用了。”小唐說:“捐獻器官是一種向社會傳遞愛心的方式。我父母是高校老師,他們也很支持我的選擇。”
填寫完志愿書后,小唐答應媽媽,要設計一個宣傳器官捐獻的網站,向更多的人宣傳“延續生命、傳遞愛心”的觀念。
據了解,自1999年開展首例眼角膜捐獻以來,我市已有309例角膜捐獻,37例多器官捐獻和19例遺體捐獻的成功個案,今年1月1日至今,已有700多名市民填寫了器官捐獻志愿書。高敏說,市民在填寫志愿書時一定要征得家人同意,避免身后因家人反對而遺愿難以實現的情況出現。
編輯:關愛網實習生
相關新聞
- 深圳“募師支教”5名志愿者赴藏支教(08 17:06:54)
- 深圳關愛熱線88885200全新上線(28 11:11:52)
- 致敬這座城的真情和大愛(28 11:11:07)
- 步步行善新年公益行動(30 15:20:32)
- 2015中國公益映像節頒獎典禮舉行(28 17: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