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海岳率眾再赴甘孜支教:這或許就是我的事業
2009-09-07 15:34 來源: 深圳晚報 【字號:大 中 小】
深圳“80后”留學生羅海岳率眾再赴甘孜支教
羅海岳在甘孜支教。丁慶林 攝
■潔衣素食
現在熱心公益事業的人不算少,可是集齊“80后”兼留學生兼深圳土生土長兼身體力行兼堅持數年等等于一體的,大概就只有羅海岳,所以,他身上星光熠熠——第六屆深圳關愛行動十大最具愛心人物,被推選送評“廣東省五四青年獎”及義工服務“市長獎”,回小學母校開講座,被號召讓全市青少年學習……這個22歲的年輕人一下子便聞名了,隨榮譽而來的是許多人的鼓勵和支持,還有非議。諸如“作秀”、“太高調”等異樣的聲音,也不可避免地傳到了羅海岳的耳朵里。
“只有我不偏離主題,做下去,才有可能改變一些人的想法”
流言拋在腦后,在9月初秋還算灼熱的陽光下,羅海岳的腳步已經又一次踏上了四川甘孜的支教之路,帶著他“招募”的23名來自英國、美國的留學生,第三次來到甘孜州郎扎女子小學。電話那頭的羅海岳這樣回應質疑:“這些聲音讓我更堅定,只有我不偏離主題,做下去,才有可能改變這些人的想法。我在做事,經得起調查,實際結果也還是幫助了許多人?!?/font>
是的,不是每一位留學生,都愿意3年來把寒暑假都投入到行走川藏地區,尋找需要幫助的孩子;而當有的人沒日沒夜上網聊天打游戲的時間里,羅海岳在網上積極募集世界各地的中國留學生參加暑期支教,挑選并組織團隊,2008年時有6名,今年這個人數便成了兩位數;發動親友拍賣捐款,2008年組織兩場音樂會募捐……
“比起3年前,孩子們的漢語水平提升不少”
第三次來到甘孜州郎扎女子小學,羅海岳覺得這里已經開始變了。3年前學校沒有燈,完全靠自然光照明,房頂漏雨,現在全裝了電燈。羅海岳用募捐來的錢購置了太陽能發電機,沒有電尤其是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用上。原來學校只有兩間宿舍,50多名住校的學生擠不下,只能兩三個人睡一個鋪,羅海岳回母校荔園小學籌集到費用,把庫房改建成新宿舍,去年投入使用,孩子們也不用再擠了。
可是有些東西又沒有變,學校的四個老師中,有兩個又是新面孔,剛從師范學校分配來的老師,工作不到1個月,又開始準備離開。
“這里太苦了,一個月工資七八百。分來的老師總是呆不長,不停在輪換,學生們也很迷惑。”羅海岳說。偶爾有志愿者去支教,但在基礎教育上發揮的作用并不大。譬如,羅海岳及其他留學生們,這次支教一個月,主要給孩子們上的課程是折紙、美術、音樂、國學、體育、攝影、地理常識、成語故事等,希望能開拓孩子們的眼界。羅海岳喜歡教孩子們弟子規,這里面有他的父母從小就讓他背誦的人生準則,“德為本,才為末”。羅海岳說,比起3年前,孩子們的漢語水平也提升不少?!坝袗坌氖腔A,更重要的是行動力,這個世界應該表揚在做事的人。”
編輯: 王丹丹
相關新聞
- 支教日記選摘(07 15:26:43)
- 支教日志:隨著稻香河流繼續奔跑(07 15:20:02)
- 支教者說:受教育的是我!我會回來的!(07 15:23:26)
- 從深圳走進大山的“學生老師”(07 15:21:04)
- 光明新區“金秋助學”啟動(04 17: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