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视频国产精品_国产精品亚洲d_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网_深爱激情综合

內容管理|投訴        

曾通:東縱老戰士關心下一代

2009-10-12  來源:深圳商報  【字號:  

  “采訪什么呢,我沒做什么事。”在記者采訪之前,曾老謙虛地說。這位有62年黨齡的老黨員已經離開了關心下一代工作的具體崗位,但仍然牽掛著關心下一代工作。

  萬事開頭難

  曾通,1989年從寶安區政協領導崗位上退休后,參與組建和領導寶安區最早的關心下一代工作協會。斟上一杯茶,曾通對記者說:“關心下一代工作是同志們一起做的。現在我退下來了,后來的同志把工作搞得很好。”

  退休后的曾通,先是在東江縱隊老戰士聯誼會研究會做一些工作。后來,他和其他老同志一起,推動并促成寶安區關心下一代協會于1996年成立,這也就是寶安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的前身。

  不過,當時作為一個群眾性組織,寶安區關心下一代協會的很多工作人員都是編外。辦公場所只有老干部活動中心里一間小小的辦公室。最大的困難則是,沒有多少人知道“關心下一代”工作的意義何在。協會的退休老教師主動聯系學校,想去給學生們上一堂愛國主義教育課,校長卻以“無法安排時間”為由拒絕了,認為他們也是來“撈錢”的。“工作開展不了,只能維持著。”曾老說,關心下一代的工作在起步之初曾面臨不少困難。

  進學校講課

  面對困難,70多歲的他和老同志們沒有放棄,從頭開始,努力探索幫助青少年之路。

  2000年,曾通和老同志們先后赴湛江、陽江等地,虛心學習兄弟城市關心下一代的工作經驗。“我以前在職的時候抓農場生產,還有不少同志是搞專業技術的,理論不行。不重新學習怎么行?”曾通笑著說。他們像小學生一樣,認真聆聽,積極思考,回到深圳后又主動與街道和社區聯系,深入基層開展工作。“坐在辦公室里,不熟悉基層情況,當然也就難以做到實事求是,更解決不了問題。那時,協會沒有配備工作用車。到街道和社區調研只能暫借其他部門的車輛。老同志們見縫插針,有時為了節約時間,一天跑幾個地方都不是稀奇事。”中午吃個快餐連軸轉,對年輕人來講也不是輕松事,放到幾位70多歲的老人身上,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就在這個期間,寶安區委區政府領導在調研中了解到關心下一代工作開展中的困難后,拍板“要大力支持”,并很快落實到給予經費、交通、人員編制等方面的配備。

  在多方努力下,寶安區的關心下一代基層組織系統逐步建立起來,并與各級政府建立了聯絡員制度。曾通等老同志還積極謀劃,與教育、司法等部門聯系,開展 “愛我中華”等主題活動,通過報告、座談等“特殊教育”形式,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怎么把課上好,把問題講透徹,是困擾老同志們的又一個難題。”曾通回憶說,“比如去學校做報告,面對全校師生。講深了,低年級學生聽不懂;講淺了,高年級同學沒興趣。老同志們結合會場的聽眾反映,主動向學校建議,一個班、一個班的給學生做報告。雖然這使得工作變得繁瑣,也加重了老同志的負擔,但效果顯著。看到孩子們聽得入神,談體會時情真意切,我們辛苦一點卻非常欣慰。”

  隨著關心下一代工作逐漸為人所知,曾通和老同志們,從主動上門傳播愛國主義教育卻被婉言謝絕,到接受邀請走進深圳的大學校園、駐深部隊、公檢法系統進行宣講,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培養接班人

  2005年,77歲的曾通將寶安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的重擔交到了溫介平手上,真正開始退休生活。但只要需要,他仍然不辭辛勞地參加各種關心下一代的宣傳教育活動。站在曾通家的陽臺上,望著遠處的筆架山和梅林坳,他意味深長地對記者說:“祖國的江山都是英烈和同志們用生命換來的。我所做的這些,就是為了不讓他們的鮮血白流。要培養好的接班人,把黨的事業接過去。”

  滿頭的白發映著曾通面容,一道道皺紋刻記下他光輝的歷程和堅定的信念。

  曾通1928年5月出生于現南山區沙河街道白石洲的貧苦人家。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曾通被日本鬼子強迫到筆架山修筑炮臺工事。在目睹了日本鬼子的殘暴后,16歲的曾通在地下黨的啟發教育下,投奔了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新中國成立后,曾通轉業到地方工作。

  從政協崗位退休到現在,彈指又是二十年過去,曾通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弘揚革命傳統、教育青少年一代身上。2002年4月20日,曾通應邀在區新老團員宣誓儀式上講話,他說:“少年興,則國家興;少年強則國家強;少年有希望,未來的發展就有希望。做好下一代人的思想教育工作,我們國家的未來就有希望了。”

  2004年,曾通被深圳市評為“人民滿意的社會服務工作者。”

編輯: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