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列表
張泉波:詩情畫意勵少年
2009-11-04 16:44 來源: 深圳商報 【字號:大 中 小】
為辦好家長學校深入調研
“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如何教育好?”張泉波老人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鹽田區原來辦過家長學校,但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逐漸停辦了。從去年到今年,張泉波和關工委的其他老同志一起,走訪了鹽田轄區的多所中小學,召開家長代表座談會,發放問卷調查,了解社會對家長學校的看法。他們發現,許多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情特別迫切,但對于如何教育孩子卻知道的不多,平時的工作又忙,認為把孩子交給學校,孩子教育的事情就是學校的了。甚至有的家長對子女成才的觀念不正確,重智輕德,不求為國育才,為社會作貢獻,只求光宗耀祖,出人頭地等。因此,對參加家長學校缺乏積極性。
張泉波和關工委的其他老同志認為,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銜接互補,需要家長與學校緊密結合,家長學校可以起到橋梁作用。他們經過反復調研,向鹽田區委區政府寫出了詳盡的調查報告,將家長學校要不要辦、如何辦、誰來辦等意見明確提出來,受到了區委區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要求有關部門對家長學校問題給予重視。據悉,鹽田區教育局已經成立了專門小組,來負責家長學校的恢復。“到時,我們將請來心理專家、教育專家等,給家長上課,讓家長懂得如何教育孩子。這個事情搞了兩年,弄成了,我心里就輕松很多。”
張泉波說,退休后這么多年從事關心下一代工作,豐富了自己的生活,也使自己感到非常充實。關心孩子,和孩子們在一起,從中找到了許多樂趣,也找到了健康。他自己賦詩一首,作為寫照:“老來無事應從容,翰墨陶情興意濃;琴聲飄逸樂中健,關愛年少沐春風。”
編輯: 王丹丹
相關新聞
- 七十三、傅思苑:深入調研青少年問題(02 14:07:09)
- 七十二、戴堅平:老阿婆義助外來青工(30 16:50:52)
- 七十一、孟晉之:老戰士言傳身教(30 16:50:13)
- 七十、毛根:孜孜宣講愛國主義(27 16:02:54)
- 六十九、陳宗浩:用鏡頭"告訴"下一代(27 16: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