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群娣:每晚守候已成習慣
2008年6月的一天,黃群娣下班回家,剛走到自家樓下,一名七八歲的少年從臺階上站了起來,怯生生地說:“奶奶,我媽媽又打我了,我不敢回家!”
黃群娣認了出來,這名身著校服的少年,是在鐵崗社區租住的一對外來勞務工夫婦的孩子。聽了他的“投訴”,黃群娣顧不上回家,在附近水果店里買了一大袋水果,拉上小男孩,風風火火地向他家走去。
與“鐵鏈少年”的祖孫情
黃群娣與這名少年的結緣,始于一起轟動一時的事件。
去年5月份,本地媒體報道了發生在寶安區西鄉街道鐵崗社區的一起事件:一對來深圳務工的夫婦,嫌7歲的兒子頑皮、逃課和時常拿同學的東西,便采取“棍棒教育”,小家伙的身上長年被打得遍體鱗傷。后來,為了不讓他再惹禍,這對夫婦采取了極端方式,用一條鐵鏈把他鎖在屋里。直到有一天,被社區出租屋管理人員發現,小男孩被解救出來時,他的頸部、手臂、背部等多處已經化膿潰爛。
擔任鐵崗社區居委會委員、分管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黃群娣獲知情況后,帶著社區里6位“優秀媽媽”,第一時間來到小男孩的家中。
黃群娣說,許多勞務工夫婦,由于受文化素質局限,在教育子女的理念上存在很多誤區,信奉“棍棒教育”。其實,對于心智尚不成熟的未成年人,激勵教育往往更能事半功倍。同時,對于小孩子愛拿別人東西的陋習,也不必大驚小怪,只要適時加以引導,這一陋習慢慢都會改掉。初次“對話”中,黃群娣與社區里的6位“優秀媽媽”現身說法,小男孩的父母羞愧難當,開始認識到在子女教育方法上的失當。
不久,小男孩又因為在課堂上拿了同學的橡皮,被對方告到家長那里。其母親在沖動之下,又是一頓暴打。小男孩嚇得跑了出來,蹲在黃群娣家門口,來找奶奶“投訴”。到了小男孩家里,黃群娣了解到,小男孩近期每天都去上學,再也沒有逃過課,便對他母親說:“這是很大的進步啊,我們應該表揚他!”隨后,跟母子倆又是一番長談,到最后,母子倆都認識到各自的錯誤。此后,這個家庭再也沒有發生過大的家庭暴力。
保持七年之久的習慣
黃群娣供職的鐵崗社區居委會,是一棟優美潔凈的兩層樓小院。唯一的美中不足,就是車輛“見縫插針”般地停滿了每一塊空地,破壞了小院的靜幽。黃群娣爽朗地笑著說:“一樓本來有座室內車庫的,后來我們社區投資60多萬,把它改造成了一座多功能室,讓給社區里的孩子們了。”
記者看到,黃群娣所說的這座由車庫改造成的多功能室,現在掛著“鐵崗社區關心下一代之家”和“鐵崗社區青少年教育服務中心”的牌子。七八十平方米的空間里,整齊地擺放著課桌椅,另一側是一長排書櫥,陳列著6000多冊圖書。每周有四個晚上,這間多功能室都會面向社區小學生開放,孩子們在這里寫作業、讀書、補習功課。鳳凰崗小學也專門安排了6名老師,每天晚上來這里輔導孩子們的語文、數學、英語三門功課。現在,晚上堅持來這里學習、讀書的社區小學生穩定在二三十人左右。
然而,在7年前,當這所多功能室裝修一新,向社區小學生免費開放時,并不為社區居民所接受,前來這里讀書、學習的學生也少之又少。只有當社區遭遇停電時,家長們才會打發孩子到這里來“借光”、“借涼”(因為這里有臨時發電設備和空調)。黃群娣和居委會便召集學生家長們到居委會開會,對他們忽視下一代教育的思想毫不留情地“開火”:“托鄧小平鄧大人的福,我們鐵崗人現在富起來了,家家有棟樓,月月收租金,年底有分紅。你們以為守著這座金山銀山,子孫后代就能衣食無憂,所以就忽視對下一代的教育。錯!如果下一代沒有教育好,哪怕你有萬貫家財,他們照樣能給你吃光、喝光、抽光!”這樣的“家長會”開過幾次后,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在晚上把孩子送到這里來讀書、學習。
黃群娣的家,與鐵崗社區居委會僅一路之隔。每天晚上,吃過飯,拾掇好家務,她都要來到居委會。為了不驚擾孩子們和老師,她極少走進教室,而是站在窗外,看到孩子們都在安靜地學習、讀書,她就會感到踏實與幸福。這一習慣,從2002年起,她已保持了7年之久。
讓書籍成為孩子們良師益友
黃群娣的辦公桌上,放著幾本厚厚的書。記者拿過來一看,分別是《好孩子是家庭的財富》、《男孩窮養女孩富養》、《婆婆來了》等。黃群娣笑著說:“干什么就要吆喝什么。但是怎樣吆喝,也是有學問的,我也需要向‘老師’討教啊!”
地處寶安的鐵崗社區是典型的“村改居”社區,在2004年深圳全面實現城市化之前,這里還是農村。“村改居”后,人們也只是在戶口簿上由“村民”變成“城市居民”,教育理念和文化素養仍停留在“村民”的層次。人們聚在一起,比的最多的是物質財富的多少,精神財富則被擱置到無足輕重的角落。
兩個兒子均已成才的黃群娣深知,“萬貫家財不如一個充實的腦袋”,“一本好書就是一位好導師”,“一個書香四溢的家庭,就等同于一所好學校”。于是,在她的積極參與下,居委會利用“關心下一代之家”的場地,每學期召開一次“家長會議”,不定期舉辦子女教育講座,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在社區開展“書香家庭”創建活動。今年暑期里,鐵崗社區居委會拿出專項資金,開展了轄區小學生夏令營活動,40多名小學生踴躍報名參加乒乓球賽。在黃群娣的提議下,獎品除了獎狀外,還有寶安書城的購書卡,且每一位參賽選手都獲贈了這種購書卡。“我們就是想通過多種方式,培養孩子們購書、讀書的好習慣。讓書籍成為孩子們的良師益友。”
從事了30多年居委會(2004年以前稱為村委會)工作的黃群娣今年60歲了。去年居委會換屆,她本應該退下來,但是,街道和社區領導考慮到她德高望重、責任心強、經驗豐富,把她挽留下來,做社區年輕干部的“傳幫帶”工作。兩年后,本屆居委會將屆滿,記者問她有什么打算,老人依然是快人快語:“兩年后,我肯定要退下來了。到那時,雖說我不在居委會上班了,但是關心下一代工作我還會參與。居委會有屆期,關心下一代工作沒有屆期,只要身體允許,我就會一直做下去!”
編輯:王丹丹
相關新聞
- 茫茫人海中尋找生命的火種(11 14:39:09)
- 丈夫癱瘓在床8年希望添一個4升電飯鍋(11 14:38:19)
- 4歲女兒顱骨畸形想要臺電視看天氣預報(11 14:37:40)
- 小陳康囊腫切除想用童車載孩子出去玩(11 14:36:41)
- 覃柳菊身患白血病樂觀求生(11 14:3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