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陪伴孩子應當積極快樂
2009-11-17 15:21 來源: 深圳特區報 【字號:大 中 小】
●青春期之前不能對孩子太嚴厲
積極的陪伴還可以幫助孩子順利度過“令人麻煩的青春期”。王鑒指出,青春期之前不能對孩子太嚴厲,要給他足夠的自主成長空間,這樣到了青春期以后,孩子會有一定的能力去作自我調整、自我確認,而不會因之前受到壓制而在此時集中爆發。
沙龍氣氛熱烈,不少家長不愿錯過這個與專家探討的機會,紛紛提問發言,記者注意到,青春期問題仍是關注焦點。一位母親說自己就是焦慮的,兒子本來學習很好,學習能力也很強,但上初二后特別關注形象,喜歡照鏡子,成績全面下降,作業也馬虎了,一說他就不耐煩、也不聽,總說自己知道,母親很焦慮,既怕影響到他、又著急孩子沒有任何改變。她的“焦慮”得到現場不少家長的共鳴,希望王鑒支招。
●青春期需要家長的耐心與智慧
王鑒認為,青春期情緒波動大,思維易偏激,行動易出格,開始尋求獨立自主,遇事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不聽你的”,這時候強制是沒有用的,家長要首先學習與他相處,判斷孩子的基本情況是不是還可以、學習有沒有大問題?因為孩子(尤其男孩)在成長中必然會出現一些波動,只要不出現大的偏差,就認可這種狀況向前走,家長有定力,心里就穩了。其次,可以跟孩子聊家常,暗示一下成績下降了、要不要調整、怎么調整,這些要與孩子商量,如果孩子說不用,那就不用。
“在青春期,父母也并不是不能跟孩子談話的,如果跟孩子以前一直有談心的習慣,現在你不忌諱,孩子也會回應話題。如果孩子回避話題,家長就不要強迫,耐心等待時機。因為成長就是如此,青春期有些缺點很正常,硬要糾正也是做不到的,往往過了那個階段,孩子自己也會作出調整。”
至于怎樣能讓孩子發生好的改變?王鑒認為,改變有時候并不難,可以選擇從容易做的一點開始,這一點向好的方向改變了,會逐漸激發、帶動孩子更多的改變動機與行動。
編輯: 王丹丹
相關新聞
- 講座“睡眠的健康與衛生”14日開講(13 17:34:46)
- 深圳獅子會向徐聞殘疾人獻愛心(10 16:56:04)
- 第七屆深圳關愛行動
向社會各界征集活動項目(23 11:21:58) - 黃楊略談:
現代都市人如何修身養性(領門票)(08 09:41:07) - 200萬元專項福利基金救治自閉癥兒童(06 17:4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