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愛心水”馳援災區
2010-12-28 來源:深圳新聞網 【字號:大 中 小】
從3月29日晚到4月1日,貴州畢節大方縣都是陰雨天氣,然而這些雨水對于貴州畢節地區旱情的緩解仍舊是“杯水車薪”。不過,來自四面八方的援助,讓貴州人民有信心抵抗旱情,抓緊實施春耕生產。
積極開展春耕
3月31日,記者一行前往畢節赫章縣了解旱情。與大方縣相比,赫章的旱情略輕。進入赫章,記者看到大部分土地雖然都是空著的,但土地里已經有農民耕種的身影,有的在對土地進行翻整,有的則在施肥。部分稻田里,還能看到淺淺的水。
過了赫章縣城不遠,記者遇上了送肥下鄉的車隊,一排10輛車滿載著肥料飛馳在路上,每輛車上都掛著“抗旱救災,積極春耕”、“把溫暖送到農戶家”等標語。記者了解到,雖然旱情嚴重,但貴州各地都積極開展春耕生產,利用近日的降雨,將種子搶種下去。
31日下午,記者到達赫章縣野馬川鎮利河村,從村中央穿過的甘河是當地百姓生產用水的主要來源,然而,映入記者眼簾的,是看不到一滴水的干涸河床。利河村村民老楊告訴記者,這條河從去年9月開始就已經斷流了,“好在這幾天下了一點雨,地里濕了一些,我們開始種植玉米等作物了,水不夠,鎮里、村里組織拖拉機和人到上游去運一些過來”。
至于飲用水,老楊說,完全依賴村里的幾口井,“不過,村里的井水也越來越少,如果再沒有水的話,我們就要到甘河上游去找水,那要走10多里路呢。”
降雨難解飲水難
4月1日,記者回到大方縣,大方縣羊場鎮鎮長徐萍正急得團團轉,全鎮近3萬人的飲水危機現在才真正的到來,“鎮里原來有四處水源點,現在只剩一個了。這剩下的一個水源點還能支撐多久,我們也不知道。只能到其他的地方運水,送到各家各戶去了。”
徐萍告訴記者,這幾天雖然一直都在下雨,但無法緩解百姓飲水難,“我們每天都到各村觀察水井的變化,看看水井里有沒有重新冒出水來,但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看到。”不過,讓徐萍高興的是,“我知道,深圳正在給我們組織捐水、捐物活動,而且馬上就可以運到了;成都軍區的50名官兵今天將到羊場鎮,幫助我們尋找水源、給村民送水,這是對我們很大的幫助啊。”
在坪寨村,村民彭林告訴記者,山谷里的溶洞已經抽不出水來了,家里儲藏的水用不了幾天,“藏水用完之后,鎮里會給我們送一些來。但這不能完全解決我們的飲水問題,到時,我們還得到更遠的地方去找水、背水喝。”
至于春耕生產,彭林倒是比較樂觀,“這幾天一直都在下雨,種東西沒有什么大問題了,我家的玉米都已經種下去了。”
深圳捐贈飲用水即將運抵
“泉涌大西南”。記者了解到,貴州旱情牽動著深圳市民的心,捐水、捐錢、捐物的活動正在持續開展。3月30日,由深圳市關愛辦、深圳特區報社、深圳市慈善總會、深圳市捐助中心以及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發動社會為貴州干旱災區捐集了600噸飲用水,首批270噸飲用水正式啟運,預計4月3日可分別到達貴州省大方縣和晴隆縣兩個旱災區;深圳商報也攜手深圳市關愛辦共同發起為貴州干旱災區捐送取水設備的愛心活動;華潤怡寶食品飲料(深圳)有限公司通過中國扶貧基金會向災區捐贈60萬瓶、價值近150萬元的飲用水,目前,這批水正迅速送往災區。
“深圳送來的愛心水馬上就要來了,我們很感激,也很感動,在我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特區人民給我們送來了‘及時水’。”羊場鎮黨委書記楊章賢告訴記者,“這真是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啊。”
楊章賢告訴記者,他剛剛接到一個令人十分感動的電話,深圳一群阿姨輾轉打電話找到了他,要給羊場鎮的村民捐錢,“說是讓我們購買取水設備,或者購買飲用水送給村民”。
編輯:鄭創彬
相關新聞
- 500多重慶孩子吃上“媽媽食堂”(07 11:03:12)
- 大冷天,誰能給他們一張溫暖的床(13 08:53:24)
- 獅哥獅姐發起“捐血月”(13 08:52:26)
- “捐贈小書桌,我們大力支持”(13 08:48:53)
- 暖!呼吁市民為地震孤兒捐衣(13 08: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