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视频国产精品_国产精品亚洲d_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网_深爱激情综合

內容管理|投訴        

首屆公益深交會圓滿落幕

2011-03-07  來源:深圳新聞網-晶報  【字號:  

“我要向大家透露,從明天開始我要做的事情,那就是籌辦明年的第二屆公益深交會”,昨天下午,深圳市民政局局長劉潤華在首屆公益深交會閉幕式上對記者說。為期3天的“中國·深圳公益項目交流展示會”在深圳會展中心8號館落下帷幕。主辦方表示,這項活動今后將持續下去,成為具有深圳特色的公益活動。深圳關愛行動組委會副秘書長、深圳報業集團黨組副書記、總編輯宣柱錫出席了閉幕式。

  公益深交會為社會公益組織提供了交流和展示的平臺。

據主辦方介紹,此次展示會盛況空前,集中展示了我國新時期公益領域的創新模式和最新成果,反映了公益組織的發展水平和公益領域的全新面貌。展示會吸引了全國各地166家社會組織和企業參展,有來自北京、上海、香港等地的政府人員、學者、公益慈善人士2萬多人次到會參觀參展,30%的參展組織現場達成了合作意向。除各類組織自行進行的交流外,展示會還舉辦了5場論壇、8場公眾活動和14場公益沙龍,實現了資源對接、信息交流、情感交融的目的。展示會期間,全國眾多媒體對展示會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報道。

劉潤華在閉幕式上表示,展示會雖然只有短短三天,但它產生的影響和意義將是深遠而重大的。它不僅是一場公益項目的交流展示會,而且對社會公益事業的體制機制創新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和啟示。本次展示會呈現了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媒體和公眾多方通力協作的局面,搭建了全新的公益展示交流平臺,突破了傳統的、單一的、封閉式的公益模式,開辟了一條開放式的、資源共享、多方合作共贏的公益事業發展新路徑,探索了社會建設和現代公益發展的新方向,弘揚了“團結互助、扶貧濟困”的關愛精神。展示會在深圳的成功舉辦,充分顯示出深圳這座改革之城、關愛之城作為全國“公益洼地”的吸引力和魅力,在新的歷史階段,深圳必將在社會建設、社會管理創新中再領風氣之先。劉潤華說,公益深交會明年將繼續舉辦,爭取成為深圳一項長期的獨具特色的公益展示交流活動。

《2011中國公益資源匹配報告》發布

六成公益資源流向民政系統注冊的公益組織

昨天,2011中國公益資源匹配與合作論壇暨《2011中國公益資源匹配報告》發布會在公益深交會上舉行。這是中國內地首次公布公益資源匹配情況的調查報告。

《2011中國公益資源匹配報告》指出,從資方方面來說,六成公益資源流向民政系統注冊的公益組織,工商注冊的公益組織獲得的比例較低,但有不斷提升的趨勢;在各個工作領域中,扶貧和環境保護是當前各資方最為熱衷給予幫助的工作方向,資助資源達到六成以上,在挑選公益組織的時候,現階段各個資方最看重公益組織的執行能力、工作領域、注冊性質及社會資源動員能力;而從公益組織方面來看,所有機構都在不同程度上面臨著資金和資源缺口的問題,他們最希望提升的能力包括“對籌資信息的分析、瞄準與應對能力”,“項目策劃能力”和“項目組織與執行能力”。

“外來工子女也是深圳的孩子”,在昨天公益深交會上舉行的關愛外來工子女主題服務沙龍上,沙龍的組織者、深圳信實公益服務發展中心總干事聶祝兵說。來自深圳多個公益機構的志愿者紛紛交流經驗,他們表示,外來工子女,特別是居住在城中村的外來工子女,既不同于尋常的深圳市區孩子,也與內地的留守兒童有著相當的差別,他們的健康成長,與這座城市的未來有著莫大的關系。

“外來工子女也是深圳的孩子!”

公益深交會昨天舉行主題服務沙龍,交流關愛外來工子女經驗

案例解析:外來工子女為何愛離家出走?

聶祝兵與記者分享了他印象深刻的一個案例:羅湖區黃貝嶺村里一個讀小學三年級的孩子小偉,父親是個裝修工,母親是清潔工。“這孩子有個壞毛病,喜歡離家出走”,聶祝兵說,每次“失蹤”,都要從家里偷偷地拿走百十元錢,到市區找個網吧上網,把錢花完了才回家,父母為此十分傷腦筋。

聶祝兵得知這個情況后,找到小偉,首先了解他為什么離家出走。“他告訴我,看到自己居住的城中村很臟很亂,感覺生活在這里沒有前途,因此才經常以逃學、離家出走的方式脫離現實”,聶祝兵說,孩子產生這種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們不像留守兒童生活在內地農村,而是生活在深圳這座現代化城市,而作為外來工子女生活在城中村,生活條件、環境與市區有著太大的差距,更容易使他們產生心理落差。

對此,聶祝兵首先對小偉講述了父母工作的艱辛,在深圳養家糊口的不易,讓小偉增加對父母的理解和體諒。然而僅有這些是不夠的。“我把一些和他情況相似的孩子組織起來,到大學去與大學生座談,到市區一些地方參觀”,聶祝兵說,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外來工的孩子看到,這個世界很美好,通過自己的努力,完全有可能為自己爭取到一個美好的未來。

經驗總結:滿足外來工子女的成長需求

從小偉的經歷,聶祝兵總結出了心得:在深圳城中村生活的外來工子女,雖然生活條件有限,但基本上可以做到衣食無憂,生活需求已經不那么迫切;但是,因為他們生活環境與市區的落差,成長需求難以滿足,已經是十分迫切的問題。為此,信實公益中心研發了《城中村青少年生涯發展支持計劃》,選取深圳市羅湖區黃貝嶺村作為項目試點地區,主要針對這里2000多名6至15歲的外來工子女,開展包括青少年發展、家庭成長、社區青年進步、城中村社區公益服務平臺搭建等方面的公益服務。

聶祝兵說,希望通過建立城中村公益學習中心,讓外來工子女意識到,自己也是深圳這座城市的一員,可以感受到這座城市的關愛,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與這座城市共同享有美好的未來。

未來展望:外來工子女已成公益關注對象

在昨天的公益沙龍中,多個公益組織闡述了自己關愛外來工子女的經驗。深圳龍崗龍祥社工服務中心從去年5月啟動了新市民成長支持計劃,以關注外來工子女個體發展、城市融入、社會適應等問題,從學校、社區和家庭有效建構出支持兒童青少年健康成長網絡,運用個案、小組、社區等社工方法,提供預防性、發展性、治療性的專業服務,協助和引導兒童青少年突破成長障礙、挖掘潛能,培養獨立自主、健康積極的未來“新市民”。到場的公益人士表示,每個生長在深圳的孩子都是這座城市未來的主人,外來工子女的健康成長關系到深圳的未來,今后將把外來工子女作為公益活動的重點關照對象。

編輯:鄭創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