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品牌活動
- · 深圳市學生愛心捐助活動
- · 青年公益實習實踐計劃
- · 中國留學生愛心助學計劃
- · “尋找愛的足跡,講述愛的故事”—大型征文.繪畫及詩文朗誦.演講大賽
- · 環衛工人關愛工程
- · 深圳“社區鄰里節”
- · 園丁關愛工程
- · 佳兆業白衣天使關愛工程
- · 交警關愛工程
- · 咱爸咱媽逛深圳
- · “共享陽光.愛心大穿越”
- · “為特困家庭送年夜飯”活動
- · “愛心無限,電波傳遞”—明星物品慈善拍賣救助活動
- · 關愛大篷車
- · 深圳關愛熱線
- · 幸福人生大講堂
- · 關愛地貧兒童“燃料行動”
- · 深圳“募師支教”行動
- · 深圳市創意公益文化發展中心
- · 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
- · 深圳關愛俱樂部
- · 深圳關愛指數
- · 明善公益網
- · “感動深圳”—深圳關愛行動推選表彰晚會
- · 愛心小書桌
- · “媽媽食堂”愛心助學活動
幸福人生大講堂胡赤怡:防家暴 護和諧
2011-04-06 來源:深圳新聞網-深圳特區報 【字號:大 中 小】
胡赤怡:深圳市康寧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亞洲家庭研究聯盟副主席,醫學碩士、哲學博士。從事精神科臨床和科研工作近20年,擅長認知行為治療、家庭治療、森田治療等。
30%家庭發生過家庭暴力
胡赤怡指出,家庭暴力是困擾全世界30%家庭的嚴重的社會問題。
我國的家庭暴力問題也十分嚴重,特別是我國親子暴力比西方國家嚴重得多。根據全國婦聯的一項抽樣調查表明,我國16%的女性承認被配偶打過,14.4%的男性承認打過自己的配偶;離異者中,暴力事件比例高達47.1%;全國每年約有40萬個家庭解體,其中四分之一緣于家庭暴力。
深圳的家庭暴力問題在共性的基礎上,還具有移民城市帶來的其他特點。由于很多在深人士在本地缺少親友,因此發生家庭暴力時無法及時得到來自親友的介入調解。這也加劇了家庭暴力的嚴重性。
打孩子也是家庭暴力
胡赤怡介紹,家庭暴力根據對象可以分為婚姻暴力、虐待兒童(親子暴力)、虐待老人和兄弟姐妹之間暴力。采取的手段包括身體虐待、言語虐待、心理虐待、性虐待和經濟控制及財務破壞等。
家庭暴力對兒童的成長非常不利。長期在暴力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一方面容易發怒、沖動,攻擊性強、控制欲強,會以破壞性的行為來得到注意力,可能有不良的社交技巧、逃學、過早涉及性關系;另一方面,他們的自尊心又很低,被動、退縮、焦慮、沮喪、害怕嘗試、害怕犯錯、害怕當小孩,常做噩夢。他們會認為:愛是痛苦的,父母的行為難以預料,父母失和都是我的錯,暴力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人有時就該被揍,外在世界是不穩定的,等等。
胡赤怡指出,作為家長,一定明確父母的責任是撫養和管教,而不是對孩子拳腳相加;要調整對孩子的期望值,孩子畢竟是孩子,而且不可能每一個孩子都達到完美;要記住毆打和漫罵孩子是對孩子的全面摧殘,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作為孩子,如果發生嚴重的家庭暴力,則可以向老師或警察報告。如果是父母中的一方對孩子施暴另一方又無法制止的,也要及時向社會求助。
處理好第一次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是否可以預防呢?胡赤怡認為答案是肯定的。他指出,如果說家庭暴力的施暴者對于家庭暴力的結果負主要責任的話,那么在家庭暴力預防方面,施暴者與受害者要承擔同等重要的責任。此外,作為政府,應該制訂防止家庭暴力法,廣泛開展有關預防家庭暴力的教育,培訓專業人員,設立求助電話和庇護中心。
作為家庭成員,要找一個沒有暴力傾向的配偶,也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與配偶溝通,特別是處理好第一次家庭暴力。第一次家庭暴力的處置非常重要,如果處置得當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家庭暴力的擴展。受到家庭暴力侵害的一方要和施暴者一起找出原因,制訂對策,同時要與他/她簽訂協議,明確地告訴他/她絕不可以發生第二次,因為家庭暴力不是家務事,“暴力”本身就是一種“犯罪行為”。即使有一萬條理由,也不可以采取暴力方式。記住,防止暴力是第一位的,追究責任是第二位的。
知名學者論幸福婚戀家庭
市民可上“特網”免費申領門票
幸福人生,從這里開始。4月9日、10日,由市文明辦、市關愛辦主辦、本報承辦的2011年度幸福人生大講堂之“婚戀家庭”公益講座,將在深圳特區報業大廈報業會堂開講。市民可登錄“特網”(http//www.tetimes.com)免費申請打印門票,講座當日憑票即可入場。
講座嘉賓 講座時間 講座主題
陶思璇 4月9日9:00-12:00 親密關系的質量提升
戴影頻 4月9日14:30-17:30 婚姻保鮮的藝術
王秋英 4月10日9:00-12:00 家庭關系塑造孩子性格
胡赤怡 4月10日9:00-12:00 建設和諧快樂的家庭
編輯:鄭創彬
相關新聞
- 幸福在愛與被愛中 傳遞快樂獲得幸福(12 10:13:13)
- 深圳移動:讓企業成為員工的 “幸福加油站”(12 10:12:07)
- 六成員工高壓困擾 幸福感能提升績效(12 10:10:36)
- 關注內心幸福指數 莫停留在健康表層(12 10:09:30)
- 有幸福感的員工更富創造力(12 1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