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视频国产精品_国产精品亚洲d_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网_深爱激情综合

內容管理|投訴        

志愿者團隊的支教故事:愛心和付出感動大山

2011-12-12  來源:深圳商報  【字號:  

?

  2011年9月12日,新疆喀什塔吉克縣喀什庫爾干小學,第十一批深圳“募師支教”志愿者受到了塔吉克小朋友們的熱烈歡迎。深圳商報記者肖兵峰 攝

  他們,是一群青春飛揚、激情滿懷的“80后”、“90后”大學生。

  他們,放棄了舒適的都市生活,放棄了高薪工作,遠赴山區支教。

  他們,背負著行囊,走在進山的路上,宛如流動于深圳和遠山之間一道道愛的風景。

  他們就是參加深圳“募師支教”行動的志愿者們。近6年來,全國首創民間出資的深圳“募師支教”行動,已招募了十一批共548名大學生志愿者,先后派往全國12個省、自治區的180多所鄉村學校支教。通過“募師支教”這個傳播知識與愛心的平臺,一批又一批的年輕志愿者走進山區鄉村,書寫了“不一樣”的青春。

  歐陽利姍(第十一批“募師支教”志愿者):

  大山里感受助人的快樂

  “山區支教讓我對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讓我更堅定地前行。在貴州山區的日子,我體會到了發自內心的喜悅和幸福。”目前正在貴州赤水六中支教的歐陽利姍是一名“80后”大學生,也是第十一批“募師支教”志愿者。她對于已經度過的3個多月支教生活,感觸頗深。

  剛到赤水六中時,學校經常停水,一星期停一次電,沒有電視,沒有娛樂,令在深圳長大的歐陽利姍最初很不適應。“經過一番心理調整,加之我把注意力都放在備課、上課和批改作業等工作上,很快就融入到孩子們中間,融入到當地的生活。”

  因為曾經留學海外的經歷,歐陽利姍被分配到赤水六中教初一5個班的英語。剛去學校時,她發現有些學生連ABCD都不認識,普遍基礎薄弱,尤其是口語能力很差。歐陽利姍不斷摸索創新,通過英語游戲、話劇表演、唱英文歌等新穎的教學方式來進行英語教學,深受學生們的歡迎。她爬樓梯時不小心崴傷了腳,落下了一個班的一堂課,學生們還特意跟她說:“老師,你還欠我們一堂課哦。”

  在貴州赤水,歐陽利姍堅持天天寫支教博客。在她的博客里,詳細記錄了每一次家訪的情況,以及點點滴滴的感受。貴州赤水多山多雨,很多學生家住在山上,而一個山頭到另一個山頭,要走很遠的山路。她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一個晴朗的周末,她和學校另一名老師一道去家訪,因為前幾天剛下過雨,山路泥土松軟濕滑,很難走,剛開始租了一輛摩托車,后來只有徒步爬山。那一天,她馬不停蹄地奔走,家訪了7戶人家,回到學校時天已漆黑。“學生單程走回家都要一個多小時,有的學生回家要走四個多小時的山路。剛開始我走一個小時都覺得很累,后來也習慣了。”前不久因天黑停電,歐陽利姍爬樓梯時不小心崴傷了腳,去附近醫院看病時,醫生認出她是支教老師,堅持不肯收她的醫藥費。對方說:“你是來獻愛心的,我們也要為你獻愛心。”這讓歐陽利姍特別感動。

  她說,以前在深圳比較注重物質享受,比如買套漂亮衣服就能找到快樂,滿足了虛榮心。“在大山里我感受到助人的快樂!通過山區支教,我找到了那種幫助別人的純粹感、踏實感,真正的幸福感,就好像身后有一股力量激勵著我、支持著我。”

  李圣云(第十批、十一批“募師支教”志愿者):

  山里孩子讓我懂得什么是堅持

  今年25歲的李圣云大學畢業后,已連續兩次參加深圳“募師支教”行動,目前他在井岡山下七中學支教。9日是周五,中午1點多,記者撥通他的手機,他正在給學生們上課。等到快4點時才通上電話,李圣云說每逢周五中午都要上課,“我們學校是寄宿制,每周五學生們都要回家,許多山里孩子得走一兩個小時的山路,為了讓他們天黑前趕到家,學校通常把周五下午的課程提前至中午。”

  9月初,李圣云跟隨第十一批“募師支教”隊伍,來到井岡山。他被分配到井岡山下七中學,教初中三年級的生物和化學兩門課程。一次,李圣云與本地老師一起去學生家家訪,他通過實地探訪才了解到,原來許多學生家都在大山里。“有個學生的家就在懸崖邊,山里根本沒有路燈,夜晚回家不安全。”

  李圣云所帶的班級里有一個叫曾麗的小女孩,學習十分刻苦。曾麗的父母長年在外地打工,她跟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為了不耽誤上學,她每天早上4點起床,給家里做好簡單的早飯,用油紙包好兩個饅頭,再塞到書包里。5點準時從家里出發,徒步幾個小時趕來上學,幾乎每天都是早上8點10分前準時趕到學校。

  “從曾麗同學的家到學校,九曲十八彎,要走幾小時的山路。一年365天,你能想象出一個小女孩是抱著怎樣的信念風雨無阻地走過來嗎?”李圣云說,這件事對他觸動很大。這名普通的山區女孩用她的行動,讓他更加深刻地懂得什么是堅持,什么是執著。“我一定要在支教路上堅定地走下去。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我決不退縮!”

  李櫻櫻(首批“募師支教”志愿者):

  山區學生是我永遠的牽掛

  “80后”女孩李櫻櫻在5年多前與“募師支教”結緣,她作為首批“募師支教”志愿者遠赴湖南,在海拔1000米的塔山瑤鄉支教了15個月。

  這次支教之旅不僅圓了她的支教夢,而且徹底改變了她的生活。在市關愛辦、深圳報業集團和深圳商報領導的關心下,目前李櫻櫻已成為市關愛辦的一名工作人員,專門負責深圳“募師支教”行動的具體事務。她說,“募師支教”既是一段特殊的人生歷練,更是成為自己現在和今后工作的主要內容。“我一定要續寫好與‘募師支教’的不了情,與山里孩子的不了情!”

  2006年3月,李櫻櫻放棄在深圳一家旅行社的導游工作,參加首批“募師支教”行動,來到千里之外的湖南塔山瑤鄉,做了一名鄉村女教師。

  李櫻櫻一到湖南塔山瑤鄉,就成為改變“歷史”的人。她不僅是學校唯一的一名女教師,而且也是該校第一個大學本科畢業的英語老師。她在塔山瑤族中學倡導了一場教學改革,課堂采取互動式教學。每次英語課上,都會教孩子們做游戲。有時候她會把英語單詞融進一首歌謠里,教孩子們唱歌。在游戲中學英語,活潑新鮮的教學方式一下子吸引住了山里孩子。

  在塔山瑤鄉,李櫻櫻是第一個把學生帶到操場上、戶外上課的老師,她帶去的全新教學方法令當地老師耳目一新,推動了當地教育改革和教學質量提升。支教期間,李櫻櫻被評為湖南衡陽市“優秀鄉村教師”,成為衡陽市獲此殊榮的第一個支教志愿者。她還成為2006年度“感動中國”候選人。

  盡管已回到深圳4年多了,可李櫻櫻情系大山的愛心不變。她說,山區支教對人生是一個最好的鍛煉、一筆最大的財富!“支教使我深深地懂得,貧困山區的學生是我一生的牽掛!”

  黃光華(第六、七、八、九、十批“募師支教”志愿者):

  用愛心和知識書寫青春

  3年里先后5次出發,分赴4個省的貧困山區,用愛心和知識播種希望,這是志愿者黃光華在支教路上留下的足跡。今年31歲的黃光華曾經連續五次參加深圳“募師支教”行動,從甘肅隴南地震災區,到廣東湛江鄉村學校,再到四川阿壩“雪域高原”,他在支教路上書寫了壯美的青春。

  3年多前,曾在一所學校任教的黃光華,加入到“募師支教”的行列。在隴南康縣最偏僻、最艱苦的迷壩學校,黃光華不僅教初二兩個班的物理、地理課,還承擔了初三年級的勞技課,每天的課程安排得滿滿當當。每逢周末,他都要翻山越嶺,深入學生家里家訪,一學期下來十幾個山村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在海拔3000多米的四川阿壩州紅原縣,他擔任了“募師支教”赴紅原支教隊隊長,他和同伴們克服高原反應,在艱苦環境中接受人生挑戰,將知識傳授給藏族羌族孩子們,也將深圳人的愛心傳播到雪域高原;在江西定南縣一所僅有95名學生的“袖珍學校”,他擔任了三年級的班主任,教語文課,還兼任了學校圖書管理員。在支教之余,黃光華還與同伴們一起,從個人微薄的積蓄中擠出錢來,幫扶當地貧困學童。

  今年4月,黃光華榮獲第八屆深圳關愛行動“最具愛心人物”稱號。如今,黃光華已回到了深圳,在一家企業任職。他說,盡管離開了大山,離開了山里的孩子們,可支教生活早已給人生烙上了深深印記,成為自己一生受益的精神財富。“在我眼里,世界上最美的是孩子們的笑臉!我會永遠記住那些山里孩子,還有他們開心的笑臉!”

  李建文、李建武(第七批“募師支教”志愿者):

  孿生兄弟書寫“新時代的傳奇”

  一對孿生兄弟大學畢業后,放棄了工作機會,也放棄了在深圳的舒適生活,雙雙報名參加深圳“募師支教”行動,遠赴井岡山支教,被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京生譽為“新時代的傳奇”。

  兩年前的夏天,即將從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的孿生兄弟李建文、李建武,從班級QQ群里獲悉第七批深圳“募師支教”行動招募大學生志愿者的消息。他倆不約而同萌生了支教的念頭,建武和哥哥建文商量好,放棄工作機會,一起去支教。“以前聽說過許多支教故事,很想能參加這樣的活動,一是為山區的孩子們獻愛心,二是鍛煉自己。”

  建文、建武從小在深圳長大,習慣了都市的繁華,很少接觸到農村,更不用說偏遠山區了。在家里兄弟倆不做家務活,生活自理能力都較差。初到井岡山的時候,家人真擔心他們能不能堅持下來。

  哥哥建文被分配到偏遠的河橋小學,那里的條件很艱苦,學校沒有專門的沖涼房,晚上要洗澡只能在學校的露天操場上洗一洗。弟弟建武則去了古城中心小學,剛到學校,校領導就給他壓了重擔,“不僅要教語文、英語、音樂等課程,而且還要當班主任、大隊助理輔導員等。我開始想打退堂鼓,但是看到學校每個老師都承擔了許多工作,咬咬牙扛下來了,經過一段時間熟悉后,覺得游刃有余了。”

  建文、建武克服了各種困難,很快適應了艱苦的山區生活。他們與山里孩子打成一片,課堂上他們是老師,課堂下他們是可愛可親的“大哥哥”。當地孩子基礎差,知識面窄,學起來普遍比較吃力。建文、建武就利用中午、放學后的課余時間,給學生們補課,反復講解,直到他們掌握當天的課程內容為止。兄弟倆通過支教生活的歷練,成長了成熟了。“在支教期間什么事情都得自己干,我原來不吃辣,現在什么都吃;原來不洗衣服,現在冬天也用冷水洗衣服,感覺沒有什么事情自己做不了的了。”建文、建武如今都在深圳上班了,談及那段難忘的支教生活時都很感慨“收獲的東西要比付出的多得多”。這對孿生兄弟支教歸來,獲得了第七屆深圳關愛行動“最具愛心家庭”的殊榮。

  陳堅培(第七、八批“募師支教”志愿者):

  大山深處甘當“孩子王”

  剛剛走出大學校園的“陽光男孩”陳堅培,放下在深圳創業的夢想,參加了第七批深圳“募師支教”行動,遠赴甘肅隴南康縣的偏僻鄉村學校支教。半年后,他再度放棄工作機會,輾轉南下,在廣東湛江的一所鄉村小學繼續支教。陳堅培不畏艱難、挑戰自我,在大山深處甘當“孩子王”,將知識和愛心傳遞給山里的孩子們。

  2009年夏天,24歲的陳堅培從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動畫學院影視動畫專業畢業后,與30多名深職院應屆大學生一道,參加“募師支教”行動,奔赴山區支教。陳堅培支教的隴南康縣迷壩附中位于偏遠的大山深處,進一趟縣城,要翻山越嶺幾個小時。陳堅培負責教初二年級的生物、美術、體育和初三年級的美術,為了上好第一堂課,沒有教學經驗的他既高興又緊張,“我幾乎是一個晚上沒有睡覺,首先是請教當地的老師,向他們‘取經’,然后仔細翻閱教材,設計課件,想想怎樣才能讓孩子們喜歡上我的課,并且能學到知識。”

  在這所偏遠的山區學校,陳堅培開設了學校的第一堂美術課,舉辦了大山里的第一次師生畫展。他的幾門課程都生動有趣,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從甘肅隴南“轉戰”廣東湛江后,在遂溪縣楓樹村小學,陳堅培承擔了4個年級、5個班的小學課程,同時還要給幼兒園的小寶寶們上美術課。“上課的時候小朋友鬧的有,哭的有,大叫的也有”,陳堅培上幼兒園圖畫課時,必須不停地走來走去,一下這個孩子哭了,一下那個孩子又叫了,一堂課下來,得出好幾身汗,這個時候他感覺自己更像是個保姆。即便如此,陳堅培毫無怨言,總是滿腔熱情地上好每堂課,耐心地幫助每一個孩子。

  陳堅培與隊友利用課余時間,對楓樹村的20個自然村進行了走訪和調研,收集了大量的可用信息。陳堅培把這些信息傳遞出去,引來更多的人們關注和幫助楓樹村,以及那里的孩子們。

  去年,陳堅培從山區歸來后進入了平安保險,入職不到一年就被公司評選為“明星員工”,并晉升為部門業務主任。他說,雖然離開了大山,可支教經歷卻深深地影響著他,激勵著他做好每一項工作。

  新聞 鏈接

  請上網參與“感動中國”

  評選投票

  央視《感動中國》2011年度人物評選日前正式啟動。廣大讀者朋友可登錄中國網絡電視臺或新浪網,為自己心儀的候選人投上一票。據了解,深圳“募師支教”志愿者團隊成為本年度“感動中國”候選人,也是目前我市唯一的2011年度“感動中國”候選人物。

  目前全國共有38位個人或團體成為2011年度“感動中國”候選人物,深圳“募師支教”志愿者團隊是目前唯一的團體候選人物。網絡投票請登錄中國網絡電視臺,在首頁點擊“感動中國”網絡投票區,進入后投票;或登錄http//www.sian.com,點擊首頁的“新聞”,進入“焦點專題”,進行2011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投票。據了解,2011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結果預計將在明年春節前在中央電視臺揭曉。

  “募師支教”吹響“集結號”

  招募200名志愿者

  赴八省區支教

  本月7日,深圳“募師支教”行動以歷年最大規模吹響了第十二次“集結號”:從即日起,面向全國招募200名大學生志愿者赴八個省區的鄉村學校支教。這一批支教志愿者將于明年3月初從深圳啟程,分赴新疆喀什、廣西百色、江西井岡山、四川甘孜、貴州赤水、云南麗江、湖南隆回、廣東湛江等地鄉村學校支教一個學期。

  報名電話:0755-83454388、83519539

  網上報名請登錄:愛支教網www.izhijiao.org

  為“募師支教”捐款的單位或市民,請將捐款存入深圳市關愛行動愛心捐助賬戶。同時,請備注“為‘募師支教’捐款”。

  愛心賬戶:深圳市關愛行動公益基金會

  賬 號:7559 1734 0410 202

  開戶銀行: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上步支行

編輯:鄭創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