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视频国产精品_国产精品亚洲d_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网_深爱激情综合

導航列表

大梅沙哀求:夜深了,讓我歇會吧

2013-07-02  來源:深圳晚報  【字號:  

深圳晚報記者 楊雨軒 文/圖

  夏日炎炎,難得午夜清涼。昨日凌晨1時許,大梅沙依舊人頭攢動。記者在大梅沙海濱公園發現,大批市民和游客徹夜露宿在海濱浴場的沙灘上,人數多達萬人以上。公園管理處因無強制執法權,只能對露宿人群進行勸導,但往往無濟于事。

  大量人群在公園內徹夜不歸,這給大梅沙海濱公園的安全和衛生秩序帶來了不容忽視的問題。公園自2009年以來施行的限時限量管理方式面臨嚴峻挑戰,相關政策幾乎淪為一紙空文。

  1

  大梅沙:0時10分

  園內仍有2.5萬人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們很難想象,午夜的大梅沙仍然人山人海。

  昨日0時10分,記者在海濱公園入口處的電子顯示屏上看到,園內實時人數多達2.5萬人。梅沙海濱浴場“下餃子”的盛況絲毫不亞于白天。

  雖然已到凌晨,但許多游客并無返程計劃,而是選擇在海邊露宿。他們在沙灘上掘出淺坑,畫下界線,然后將涼席鋪在坑中,以衣物或書包為枕,裹上毯子,在海風吹拂中入眠。沒有睡意的則與同伴或打牌娛樂,或喝酒聊天,有的還在平板電腦上看視頻,十分愜意。沙灘上到處坑坑洼洼,隨處可見丟棄的生活垃圾。不少年輕情侶躺在沙坑里相擁而臥,毫不避諱。

  從龍華趕來的李威(化名)和弟弟二人各自帶著女伴在海邊過夜,他已經記不起這是第幾次來大梅沙露宿了。李威告訴記者,平日里工作壓力太大,周末到海邊主要是想放松一下。白天天氣炎熱,沙灘炙烤得嚇人,他們一般選擇涼爽的晚上到此,過夜后第二天一早開車回家。另有外地游客則稱,周邊酒店房價太昂貴,還不如留宿在沙灘上,“免費、涼快,而且蚊子也不多”。

  2

  管理處:無強制執法權勸導效果有限

  大梅沙海濱公園從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限時限量管理措施,園區開放時間為早上6點到凌晨1點,游客限量則為5萬人。

  臨近凌晨1時,海濱公園的喇叭里滾動播放即將閉園的消息,但游客們卻“不為所動”。記者隨機采訪數名露宿沙灘的游客,他們均表示已多次在此過夜,限時管理并不嚴格。李威坦承,公園的管理人員會拿著大喇叭來提醒游客,但并不會強制趕人。“畢竟過夜的人這么多,怎么可能挨個把人趕走。”他覺得,海灘屬于公共資源,每個人都應該有權利享受。

  凌晨1點以后,記者在園內來回轉了一下,確實沒有看到強制趕人的現象。此時,沙灘的照明已逐漸暗了下來,大部分救生員也已下班,但仍有大批游客在防鯊網內游泳戲水。

  大梅沙海濱公園管理處負責人楊永莉在接受采訪時稱,管理處沒有強制執法權,只能對露宿者進行勸導。但由于部分游客的不配合,導致露宿大梅沙海灘的現象長期存在,人數尤以節假日為多,這為海濱浴場的管理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困擾。

  “部分游客在閉園以后下水,我們勸導效果有限,只能安排救生員24小時值班,以防意外事故的發生。另一方面,在凌晨1時到6時的閉園期間內,我們是要安排人員清潔沙灘的,但沙灘上那么多人過夜導致工作很難開展。”楊永莉說道,“海水本身也需要一個自凈的時間,限時管理是保證海水水質的需要。”

  3

  清潔工:清晨遍地垃圾裝滿六卡車

  早上6時多,沙灘上已經是人聲鼎沸,海中戲水的、沙灘上觀景的、拍照的……當然還有沙灘上橫七豎八地躺著沒睡醒的游客。記者看到海灘上垃圾遍地,清潔工在不停地清理。

  一名姓張的清潔工告訴記者,“每到節假日,我們是最忙的。凌晨5時起,我們就有近百人在沙灘上清理垃圾,已經從沙灘上撿出垃圾6卡車,重量多達幾十噸。”記者看到,清潔工人收集垃圾的黑膠袋,已經鼓鼓囊囊地在沙灘邊排成一長溜,等著裝車運走。

  夜宿沙灘的張小姐告訴記者,和朋友們在沙灘上呆了一夜,晚上景色很漂亮,但清晨一看,遍地是垃圾,我們更像是在垃圾堆上過了一夜,真是大煞風景。

  記者在現場發現,大部分游客都把垃圾“忘”在沙灘上了。雖然清潔工人很努力地進行清理,記者仍可看到到處都是遺棄的啤酒瓶、塑料袋、飲料罐、西瓜皮、撲克牌、涼鞋……

  4

  街道辦:要公安部門配合更需游客理解

  “今年兒童節當天,梅沙海濱浴場曾經創下2.3萬人夜宿的記錄,當時街道辦全員值班,誰也不敢安穩睡覺。”梅沙街道辦黨工委書記、街道辦主任常淑安告訴記者,面對節假日大批游客露宿沙灘的現象,如何有效地落實限時管理、穩定梅沙安全和衛生秩序,也是街道辦頭痛的事情。

  常淑安告訴記者,游客夜宿海濱浴場,有一部分是因為由于游玩時間太晚,錯過了公交車,被迫在海灘過夜,交通部門可以酌情在凌晨安排一些公交車輛。同時我們也希望在閉園時得到相關執法部門的配合。但她也承認,最重要的還是在于游客對限時管理工作的理解和配合。

  解決問題一方面需要公安、交通等部門攜手聯動,提供執法手段,安排公交運力,另一方面更需要廣大市民和游客的理解,共同維護海濱浴場的生態環境。

  楊永莉也擔憂地說:“如果人為的破壞和影響再這樣沒有節制地持續下去,那大梅沙美麗的生態資源可能很快就將不復存在了。”

編輯:梁碩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