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品牌活動
- · 深圳市學生愛心捐助活動
- · 青年公益實習實踐計劃
- · 中國留學生愛心助學計劃
- · “尋找愛的足跡,講述愛的故事”—大型征文.繪畫及詩文朗誦.演講大賽
- · 環衛工人關愛工程
- · 深圳“社區鄰里節”
- · 園丁關愛工程
- · 佳兆業白衣天使關愛工程
- · 交警關愛工程
- · 咱爸咱媽逛深圳
- · “共享陽光.愛心大穿越”
- · “為特困家庭送年夜飯”活動
- · “愛心無限,電波傳遞”—明星物品慈善拍賣救助活動
- · 關愛大篷車
- · 深圳關愛熱線
- · 幸福人生大講堂
- · 關愛地貧兒童“燃料行動”
- · 深圳“募師支教”行動
- · 深圳市創意公益文化發展中心
- · 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
- · 深圳關愛俱樂部
- · 深圳關愛指數
- · 明善公益網
- · “感動深圳”—深圳關愛行動推選表彰晚會
- · 愛心小書桌
- · “媽媽食堂”愛心助學活動
家訪既可走進門也可請出來
2013-07-04 來源:深圳特區報 【字號:大 中 小】
“聚焦深圳家訪現象” 系列調查報道之4
一些學校保留了傳統形式,一些學校則將溝通方法創新
深圳特區報記者 潘若濛 張焱婷
連日來,本報推出的系列調查報道引起許多老師和學校的關注。從本報記者的抽樣調查結果看,隨著溝通交流方式的日趨多元化,家訪正呈式微之勢。然而,采訪中記者也發現,我市還是有一些學校依然保留了家訪這一傳統形式,并積極采取各種方式鼓勵老師走進學生家庭,全面了解自己的學生,另一些學校則在家訪形式上創新。
胡紅梅老師:家訪可“診脈”特殊學生
龍崗區福安學校胡紅梅老師從教多年來發現,特殊孩子多來自問題家庭。她在做家訪計劃時,往往會向這些孩子傾斜。胡紅梅介紹,她在每個學期中段,會連同各科老師分頭家訪,利用一周的時間,每天每個老師走訪四五家,爭取在家訪周內將班級所有孩子家庭都走一遍。根據登記反饋等信息,她可以非常清楚知道哪些孩子的家庭中出現了哪些問題,了解在校表現為情緒波動、學習不穩定的孩子“背后的故事”。
“很多孩子表面上頑皮、無心學習,如果不走進家庭,我永遠不知道原因是什么,他真正需要什么。”胡紅梅說,前幾年班里出現了一個孩子在老師辦公室進行偷竊,在老師包里拿錢出去消費。家訪中了解到他的家庭非常貧困,因為與班里其他孩子去書城沒有零花錢,產生了自卑心態。胡老師連續幾天到該學生家里與家長溝通,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也及時阻止家庭的暴力教育,“事后我也常去他們家家訪,保持對他的特別關注,潛移默化之下,家長也變得越來越理性,他現在已上初中了,陽光開朗了許多。”
黃麗芳老師:走進家庭才能真正了解孩子
“家訪能讓孩子感受到更多的愛”,竹園小學六年級老師黃麗芳的感觸很深。從教20多年來,黃老師的家訪足跡踏遍了學校周邊大大小小的地方。
黃老師班上有一個“牛學生”小吳(化名),帶他3年以來,黃老師的家訪不少于5次。“他剛來時,中午放學不按時回家,溜至別的班級翻同學書包,見到什么想要的就拿走,對同學也不友好,出手不知輕重”。黃麗芳家訪時很震驚:30平米的空間里,又陰暗又潮濕,做飯的地方跟住的地方全在一起。小吳爸媽做燒烤小生意,小吳每天早上四五點就起床幫父母串烤串,父親脾氣也不好,稍不對勁便拳腳相加。了解這些以后,黃老師的不解都變成了憐愛,“這以后,孩子的事情我都會主動跟家長溝通,不管他們來不來參加家長會,我都會在別的家長面前表揚他們。”經過三年多的努力,小吳跟老師的感情越來越深,“現在做錯了事情,他也知道反思和道歉了,還會主動參加班級活動”。
竹園小學:家訪成“例牌菜”惠及1300名學生
“學生家庭成員情況、學生在家學習生活情況、家長意見及建議、家訪效果、家訪教師心得體會……”在竹園小學德育主任黃茜榮的辦公桌上,整整齊齊疊著300多份該校老師的“家訪手記”。從今年4月到現在,竹園小學的80多名教師已經全部出去家訪了一輪,全校1300多名學生,不管住得多遠,在校表現如何,都會迎來至少一次的家訪。“無論科技多么發達,家訪帶來的有溫度的情感都是不能替代的”,黃茜榮說。
竹園小學的家訪,是從校長到老師都要參與的“例牌菜”。黃茜榮告訴記者,為了讓家長全面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現,一般都會3個老師一起去一個家庭家訪。“在家訪之前,我們都會對老師進行簡單的培訓,從坐姿到說話語氣都會提醒,”黃茜榮說,“到了學生家里,我們主要關心的是孩子在怎樣的環境中成長,有沒有受到傷害,而非成績本身。”
后海小學:舉辦“家庭派對”把家庭“請”出來
有的家訪走進家庭,有的家訪則把家庭“請”出來。南山區后海小學2008年開始組織“家庭派對”活動,學校以班級為單位,有的班級每周舉行一次,有的班級一個月一次,每次都有七八個至十幾個家庭參與,人數從20多個至三四十個不等。每次活動,老師和家長都精心設計與孩子的成長密切相關的主題,原則是:主題要體現教育意義并創造交流溝通的良好空間。
“在活動中,老師通過細心觀察,對每個孩子在家庭中的狀態就能略知一二,通過面對面的交流,家長也可以集中和老師交換教育意見。”后海小學校長吳希福介紹,家訪非常有必要,但也需要與時俱進,比如在家長普遍工作繁忙的深圳,如何做到不打擾,又能在良好的氛圍下,有針對性時效性和高效率地解決問題。吳希福說,現在學校要求老師對不同的學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家校溝通方式,但如果家長邀請老師家訪,向老師求助,那么老師必定義不容辭,而如果孩子和家長有抗拒心理,那么我們就先采取其他方式與之溝通,等取得家長信任后再走進家庭。
編輯:梁碩芳
相關新聞
- 《愛的訊號》七夕全國首發 萬里趙奕歡分享愛情正能量(19 11:29:23)
- 少年科普行暑假首站出發 走進萬科中心和明思克航母世界(27 10:21:39)
- 真心無悔援疆路,實干援疆他最美(23 18:17:30)
- 濟世無遐邇 德高有遠親(20 10:53:33)
- 暑假去河源看“羊咩咩”其樂無窮(16 15: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