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品牌活動
- · 深圳市學生愛心捐助活動
- · 青年公益實習實踐計劃
- · 中國留學生愛心助學計劃
- · “尋找愛的足跡,講述愛的故事”—大型征文.繪畫及詩文朗誦.演講大賽
- · 環衛工人關愛工程
- · 深圳“社區鄰里節”
- · 園丁關愛工程
- · 佳兆業白衣天使關愛工程
- · 交警關愛工程
- · 咱爸咱媽逛深圳
- · “共享陽光.愛心大穿越”
- · “為特困家庭送年夜飯”活動
- · “愛心無限,電波傳遞”—明星物品慈善拍賣救助活動
- · 關愛大篷車
- · 深圳關愛熱線
- · 幸福人生大講堂
- · 關愛地貧兒童“燃料行動”
- · 深圳“募師支教”行動
- · 深圳市創意公益文化發展中心
- · 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
- · 深圳關愛俱樂部
- · 深圳關愛指數
- · 明善公益網
- · “感動深圳”—深圳關愛行動推選表彰晚會
- · 愛心小書桌
- · “媽媽食堂”愛心助學活動
香港高校狂攬16位內地高考“狀元”
據新華社電香港大學日前公布了今年內地招生情況,在錄取的學生中有16位全國各省市區的高考“狀元”。與此同時,網上一份調查報告稱六成高考“狀元”本科畢業后出國留學,引發社會“人才流失”之憂。尖子生赴港或出國究竟出于什么原因?能否將此同“人才流失”畫等號?
香港高校狂攬省級“狀元”
香港大學日前公布了2013年內地招生情況,申請人數達到1.2萬人,創歷史新高,最終錄取303人,其中有16位省級“狀元”。
據了解,目前,香港有12所大學在內地招本科生,8所招收第一批本科,4所招第二批本科。
高等院校上海展示會組委會主任陜陽忠透露,省級高考“狀元”赴港讀本科并非今年獨有。“香港高校非常看重內地的‘狀元’,認為成為一個省的高考‘狀元’,一定有良好的學習方式。”
教育界人士分析,全球聲譽和國際化教學是香港高校吸引考生的兩大砝碼。此外,學生看重良好的教學環境、優質的資源和師資力量,國際化教學更是為今后申請去國外名牌大學留學奠定基礎。香港的大學還提供豐厚的獎學金也是誘惑力之一,以香港大學為例,全額獎學金在本科階段一般在50萬元人民幣。
多數內地尖子生瞄準國外
縱使本科階段在內地就讀,包括“狀元”在內的尖子生仍瞄著國外高校。
日前,中國校友會網發布最新高考狀元調查報告稱,高考“狀元”在國內完成本科學業后,選擇在國內直接就業或創業的比較少,他們大多數選擇繼續出國留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保守估計全國“狀元”中出國留學比例高達60%。
記者走訪北京、上海等地的名牌大學后發現,各校雖然未對尖子生出國情況做具體統計,但總體估計,出國者三四成,有些專業超過一半。
清華大學就業中心對近5年來高考“狀元”的去向統計顯示,這些狀元在清華完成本科學業后,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出國留學,近一半繼續留在國內讀研。
北京大學學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主任陳永利說,近年來北大畢業生出國率很高,普通專業學生出國率約為30%,一些重點學科的學生出國率高達70%以上。
對于學術尖子來說,出國搞科研也是越來越普遍的選擇。記者采訪了解到,如今畢業留校教書的門檻也正“水漲船高”,研究生畢業想要留本校非常困難,出國不僅能享受國外科研環境提供的大量學術機會,而且,“海歸”背景也成為進入高校執教的“捷徑”。
尖子留學現象或更加明顯
從高考“狀元”到大學尖子,出境出國熱引發社會對人才流失的隱憂。然而,記者采訪的多位教育界人士認為,不可將兩者簡單地畫上等號。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副校長吳堅介紹,近兩年,學校年級前50名的優秀學生僅有一半選擇國內高校,但他并不認為這是“人才流失”。他說,這些學生還處在受教育階段。況且最后結果來看,不少學生最終還是回國發展。
復旦大學就業辦主任劉金華認為,應以開放心態看待尖子生留學,內地知名高校都在強調國際化辦學,但畢竟學生出國后會有不一樣的視野,為了受教育者考慮,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并滿足相關的教育需求。
清華大學就業中心負責人說,清華重視因材施教,對于有志于做學術研究、有培養潛質的學生,鼓勵他們出國深造,積極把他們推薦到國際上學術聲望高、學術大師會集、正在進行前沿研究的教育科研機構,跟隨大師開展研究,并鼓勵這些學生在學術上有所積累后,回來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分析,今后尖子留學的現象還會越發明顯,對此,我們的教育也應在教育質量、教育氛圍、學校管理、以及獎學金制度等方面正視差距,改革完善。
編輯:梁碩芳
相關新聞
- 《愛的訊號》七夕全國首發 萬里趙奕歡分享愛情正能量(19 11:29:23)
- 少年科普行暑假首站出發 走進萬科中心和明思克航母世界(27 10:21:39)
- 真心無悔援疆路,實干援疆他最美(23 18:17:30)
- 濟世無遐邇 德高有遠親(20 10:53:33)
- 暑假去河源看“羊咩咩”其樂無窮(16 15: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