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视频国产精品_国产精品亚洲d_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网_深爱激情综合

導航列表

苦夏雖熱 仍要溫補

2013-07-29  來源:深圳特區報  【字號:  

CFP供圖

  ■ 曾慶明

  三伏正屬民間所謂的“苦夏”時節,不少人易出現食欲減退、腹痛腹瀉、神疲乏力、汗多易感、體重下降、面色欠潤諸癥,這是為什么?

  在中醫看來,三伏炎夏,天地之間火氣流動,人體陽氣亦外浮于體表以抗暑熱。暑熱灼于外,陽氣虛于內,并非人的陽氣相對太多,而是脾腎陽絕對不足。因為,陽浮于體外則陽必虛于體內,脾胃陽氣虛弱,所以食欲減退和腹痛腹瀉;腎中陽氣不足,所以神疲乏力和汗多易感冒;長此以往,最終必定是體重下降和面色欠潤。因此,相對冬季等其他三個季節來說,夏季人的陽氣最外強于體表,中干于體內,而內為人體生命的根本,是養生和保健的重點。

  所以夏天的養生與保健重點不是清涼清熱而是溫養陽氣。

  一是不要過吹空調,傷體表的陽氣。二是不要過吃冰鎮食物,損傷脾腎陽氣。三是尤其要少飲涼茶、冰水、冰飲料,寒性體質的人,喝冰鎮飲料一般都會加重上述癥狀。不要把菊花等“涼茶”當水喝,虛寒體質的人若長期飲用,不僅損傷脾胃陽氣,還會使免疫力降低,陽氣更加虛弱。四是不過多吃冰水果,冰鎮食物會“滅火”,滅人的脾腎之火。五是女性月經期間不要吃苦味食物去火,否則可能會導致痛經和月經淋漓不暢。

  《黃帝內經》的“春夏養陽”是夏季保健養生大原則,古人沒空調冰箱時都如此在夏季顧護著陽氣,今天有了夏涼的“人工氣候”更應引起高度注意。

  因此,在炎熱的夏季要有意識地喝溫開水,吃熱稀飯,“天公太熱我也熱,不使脾胃陽氣傷”;有這方面保健知識的人365天都帶著一杯熱茶,其用心良苦,是有健康回報的。此外,有兩點要尤其強調一下:

  一是有意識地吃些帶溫補的藥物,來保護內在的陽氣,如吃理中丸,尤其三伏天,對于氣虛、陽虛、痰濕體質人群以及對于40歲以上的中年人(不論什么體質),建議每天都能吃上1次附子理中丸,對于固護脾腎陽虛、防止體質的更加偏頗、安全度過“苦夏”,有著極其重要的預防作用。

  二是多吃生姜。生姜是一味不可多得的保陽氣去寒濕的食物,少許紅糖泡姜茶可以,幾根姜絲加到各種菜肴之中,都不失和胃補脾護陽善舉。其作用與北方的隆冬吃冰葫蘆是一樣的,正應驗了民間養生保健名句“冬吃蘿卜夏吃姜,不用醫生開處方”,簡樸的民謠中飽含著保健的至理。(作者系深圳市名中醫、羅湖區中醫院院長)

編輯:梁碩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