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品牌活動
- · “感動深圳”—深圳關愛行動推選表彰晚會
- · 中國公益映像節
- · 步步行善
- · 深圳“募師支教”行動
- · 愛心小書桌
- · “愛心無限,電波傳遞”—明星物品慈善拍賣救助活動
- · 幸福人生大講堂
- · 關愛地貧兒童“燃料行動”
- · 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
這家“免費愛心粥”店暖了街坊心窩
愛心粥店的義工隊伍逐漸壯大。
過往市民排隊領愛心粥。
昨日清晨,紅花山公園門口,寫著“免費愛心粥”“一點愛心 照亮世界”的海報格外醒目;一幫穿著“深圳愛心粥”紅色馬甲的工作人員忙碌著擺放桌椅碗筷,清潔工人、過往市民吃著熱騰騰的粥、饅頭,有說有笑……
原來這是馬田新莊社區“免費愛心粥”店組織的臘八節送溫暖公益活動。據了解,“免費愛心粥”店坐落在新莊社區南莊舊村,由社會人士楊榮麗和李鳳玲兩位女士發起,于2017年10月28日正式成立。平時主要由李鳳玲負責打理,她每天為60多名環衛工人提供免費的愛心早餐。此善舉凝聚了越來越多的慈善力量,引發了一股愛心潮。
曾在老家開“養老院” 又將愛心帶來光明
從振明路轉入南莊舊村幾十米,記者來到一家寫著“免費愛心粥”的店面,并在這里見到了李鳳玲。剛從紅花山公園搞活動回來的李鳳玲,正忙于搞衛生。她身材嬌小,臉上總是掛著笑容。“我去年剛來光明的時候,就在老鄉楊榮麗的工廠里打工。她得知我在老家收留了一些流浪人員和無人照顧的老人后,就商量著在深圳為底層工作人員做一點事,以此回饋深圳這座城市。”李鳳玲一聽就來了勁,并出主意說,老家河南南陽有不少“免費愛心粥”店,她們也可以開一家。她們一拍即合,楊榮麗負責出資,李鳳玲負責打理。
之后,在深圳工作的楊榮麗的哥哥便帶著李鳳玲走街串巷,兩個月后終于在南莊舊村找到了落腳點。
李鳳玲告訴記者,她在老家南陽每每看到街上有流浪人員拿著缽乞討,或者哪家老人身體不便又沒人照顧的時候,心里就特別不舒服,想起自己小時候在農村的窮苦生活,便情不自禁,潸然落淚。一天,她鼓起勇氣說服了家人,在家附近租了一間房,收留了一個流浪人員,并每天親自送飯。一個、兩個、三個……一發而不可收,李鳳玲收留的殘疾人、老人越來越多,經濟壓力和家人的反對讓她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好在李鳳玲的善舉不斷得到傳揚,親朋好友和街坊鄰居都為她點贊,并開始參與到這項行動中來,當地的政府部門也給予肯定和資助。“我老公和孩子一開始非常不解,說我年紀不小了,家里經濟也不寬裕,生意需要人手,責問我這是為了啥,何必搞得這么辛苦。但我做這些事,真的不是為了得到什么回報,就是開心、踏實,覺得只有這樣生命才有意義。”李鳳玲說著,眼眶不禁濕潤。她說,為家庭奉獻了半輩子,子女也成家立業了,下半輩子要為社會做點事。
如今,在老家開了五年“養老院”的李鳳玲,又將愛心帶到了光明,跟老鄉楊榮麗搭建了另一個慈善平臺:“免費愛心粥”店。家里的愛心屋,現在主要由李鳳玲丈夫負責。
奉獻精神感動鄰里 社區涌起愛心潮
“前幾天兒子給我打電話,說快過年了,問我什么時候回家,孫子想我了。我就開玩笑地說,沒錢買車票,今年就在深圳過年了。”李鳳玲笑逐顏開。她得知環衛工春節也不放假后,決定留在深圳過年,每天給環衛工熬粥。
在愛心粥店里,記者還見到了其他幾位愛心居民。周建新是一位經常來店里幫忙的居民。“一開始,我不敢相信真的有人愿意做這樣的事情,還特地暗暗地觀察了一段時間,確認這個愛心粥店是在真心地做慈善后,我便毫不猶豫地加到這個行列里了。”周先生說,我們的社會需要溫暖和真善美,感化更多人。
“安叔也是我們的大恩人,他是本地人,給社區黨委打報告解決店里很多困難。”李鳳玲說嘴里的安叔,本名叫麥德安,他也是最早參與到愛心粥店行動中的居民之一。安叔看到李鳳玲一個人每天早上四點起床,招呼那么多環衛工人吃粥,實在太辛苦了,而且經濟上也遇到了困難,于是發動社區居民、企業老板,為愛心粥店捐錢捐物……如今,社區義工和更多的居民加入了愛心行動,愛心粥店成為了一個溫暖的大家庭。
“我們的力量還比較單薄,希望更多愛心人士加入我們的行列,讓愛心溫暖更多人。如果條件允許,我們會在深圳的其他地方,開設更多分店。”李鳳玲說,自己會長期堅持做這個事情,也希望借助社會力量,傳揚雷鋒精神,讓愛心撒播得更廣、更遠。
寶安日報記者 黃國煥 通訊員 涂麗婷 文/圖
編輯:曾露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