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品牌活動
- · “感動深圳”—深圳關愛行動推選表彰晚會
- · 中國公益映像節
- · 步步行善
- · 深圳“募師支教”行動
- · 愛心小書桌
- · “愛心無限,電波傳遞”—明星物品慈善拍賣救助活動
- · 幸福人生大講堂
- · 關愛地貧兒童“燃料行動”
- · 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
張志安做客“益呼百應”公益傳播聯盟新聞傳播官培訓班 帶來滿滿干貨
2018-08-03 來源:深圳新聞網 【字號:大 中 小】
張志安現場授課
深圳新聞網7月31日訊(記者 李小輝 劉慶康)公共傳播時代有何特征?傳播模式和信息模式有何關系?作為新時代的新媒體運營者該如何認識和面對輿論的新生態?行業大咖告訴你。
7月31日,由市關愛辦主辦、深圳新聞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互聯網行業聯合會、深圳市網絡媒體協會、深圳市自媒體聯盟、深圳輿情研究院等承辦的“益呼百應”公益傳播聯盟新聞傳播官培訓班第一期在特區報業大廈貴賓廳舉行,活動邀請到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志安,以“媒體新格局與輿論新生態”為題,同現場人員一同探討新時代下的媒體運營之道。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副局長馮新毅、深圳市關愛行動組委會專職副主任陳勵、美麗深圳公益基金會秘書長張曉瑋、深圳市網絡媒體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潘汀波出席了本次培訓。
培訓現場
據悉,深圳市“益呼百應”公益傳播聯盟是在深圳市文明辦的指導下,由深圳市關愛辦發起,由長期關注深圳關愛行動的媒體單位、新聞工作者,以及參與和支持公益的社會組織、責任企業和個人自愿組成,是一個聚焦公益宣傳的聯合體。而此次活動的目的意在讓聯盟成員加深對新媒體格局與新輿論空間的認識,更好地把握當下網絡輿論的新特點和新挑戰。
公共傳播時代 媒體實踐技巧大放送
從“江歌案”到《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從杭州保姆縱火案到最新的疫苗事件,培訓會上,張志安教授引用大量當下市民所關注的新聞熱點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詳細解讀和闡述了近年來媒體生態的變遷以及當下新媒體的新特性,充分肯定了自媒體在當下新聞傳播上的作用,進一步揭示了公共傳播時代已到來的現實。
培訓現場學員認真聽課
“最麻煩的是專業媒體打不破原有的敘事方式,他們必須用第三人稱寫文章,必須寫得中規中矩,還不能寫得很情緒化,雖然很客觀真實,但值得注意的是,最后沒多少人看......”張志安教授一針見血地指出當今專業媒體的“通病”。
學員記錄老師課件
對此,張志安教授提出三條編輯新媒體推文的建議:多采用第一人稱敘事,個人視角能讓受眾擁有強烈的代入感,從而提高推文的可信度;多采用圖片和短視頻素材,從而提高推文的視覺表達效果;多采用表情符、段子、自我調侃等元素加強推文的情感化,從而讓受眾有心靈觸動的感覺。
培訓班學員集體合影
輿論新生態環境下 媒體從業者如何自處
對于當下社會輿論的新生態,張志安則認為網絡輿論因其非全面性、非靜態性等特征,雖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絕不可完全作為行政決策的依據。
張志安建議媒體人員將把“事件”轉化為“話題”的能力作為輿論引導力的重要標準。應對輿論問題不應該只看到其表面,而要深入到輿論事件的根源,以防止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
“希望在座新媒體從業者通過這些新穎的敘述方式,進一步把握住社會治理關鍵問題,從而去提升整個深圳的治理水平,讓深圳成為全中國最具創新效益、最具公共服務能力的城市。”張志安寄望道。
編輯:施依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