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歲月的長河里,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曾身著戎裝,保家衛國,用青春和熱血書寫忠誠與擔當。今年以來,這群老兵帶著他們的故事走進學校、機關、企業、社區……
2024年初,退役軍人事務部在全國舉辦總主題為“老兵禮贊新時代 跟黨奮進新征程”的全國老兵宣講團巡回報告會,中共廣東省委退役軍人事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省委宣傳部、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省軍區政治工作局,深入開展以“吹響老兵集結號 強國復興立新功”為專場主題的老兵宣講“七進”活動。
4月29日,在全國老兵宣講團巡回報告會暨廣東省老兵宣講“七進”活動啟動儀式上,深圳市關愛行動公益基金會·退役軍人關愛基金榮譽主席,深圳市拓荒史研究會創會功勛會長劉坤德受聘廣東省老兵宣講團成員。
從戎馬倥傯到家國情懷,從國防軍事到紅色故事,截至目前,劉坤德已經帶著他的故事走進廣東省委黨校、中山大學、深圳大學等進行演講10余場,聽眾超萬人次……
以下是劉坤德的演講全文:
當好護旗手 用愛寫忠誠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我是基建工程兵老兵,今年76歲。大家可能對基建工程兵很陌生,1966年,為了加快國家的重大工程建設,黨中央決定把國家直屬施工隊伍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個特殊兵種——基本建設工程兵,簡稱基建工程兵。基建工程兵有一個大軍區級別的總部,國務院副總理谷牧兼任政委,下轄9個軍級指揮部,32個師,156個團,還有5個師級技術學校,兵力最多時約50萬人,因為改革開放的需要,1983年撤銷改編。17年里,基建工程兵在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成160多個大中型項目,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做出了載入史冊的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
劉坤德在中山大學演講。
一朝入軍營,永遠是個兵。1966年9月15日,18歲的我應征入伍,成為基建工程兵第一批義務兵。中央軍委授予我們師和下屬8個團九面軍旗,我是從9600名新兵中選拔的18名護旗手之一,在酒泉鋼鐵基地與嘉峪關城樓之間的戈壁灘上舉行隆重的授旗儀式,我全副武裝護衛軍旗的場景終生難忘。當時心情激動,熱血沸騰,決心聽黨的話,一輩子當好護旗手。部隊存續17年,我就在部隊干了17年,先后參加了甘肅酒泉鋼鐵基地、貴州遵義軍工廠、遼寧本溪鋼鐵基地、上海寶山鋼鐵基地以及深圳經濟特區建設,見證了這支部隊從成立與發展、鑄就輝煌到撤銷改編的歷程。部隊培養我當了班長、排長、團司令部作訓股參謀,師司令部管理科管理員、副科長。所以,我很感恩部隊對我的培養。
基建工程兵乘坐軍列南下深圳。 周順斌 攝
大潮起珠江,軍魂鑄鵬程。1979年廣東省寶安縣撤縣改市,準備籌辦經濟特區,2萬多基建工程兵陸續奔赴深圳參加特區建設,為這座城市注入了軍魂,建設了一批名片工程。比如:1980年建設了市委大院,1981年建設了深圳第一棟高層建筑電子大廈,1982年為深圳的全國第一棟高樓53層國貿大廈開挖基坑,為特區的騰飛打下了基礎。電子大廈在特區成立25周年時被評為深圳十大改革開放歷史建筑,頒獎詞是:“如果說華強北電子街是一條河,她,曾經是這條河的源頭;如果說華強北商圈是一個舞臺,她,曾經是這個舞臺最早的導演;如果說深圳電子工商業是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她,就是看著這棵樹長大的園丁。”1983年9月15日,2萬基建工程兵集體轉業深圳經濟特區,8個團改編為8個公司,部隊醫院改編為基建職工醫院,也就是現在的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有8000多指戰員安排到深圳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我分配到市政府基建辦。當時,環境非常艱苦,很多人不愿意到特區工作,基建工程兵聽黨的話,沖在了前面,成為各單位的骨干力量。
1982年,深圳電子大廈落成。周順斌 攝
在建設特區的新征程中,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精神,不斷創業創新。任正非是基建工程兵戰友中最有名的創業創新者,2萬多元起家,創辦了世界有名的華為公司。我在部隊時的頂頭上司副參謀長馬成禮,集體轉業后到物業發展公司任經理,負責指揮建設中國第一座高樓——深圳國貿大廈。他到任后提出了增加旋轉餐廳、樓頂直升飛機停機坪、觀光電梯等項目,把一座原設計48層的大廈改建為53層,帶領物業發展公司與中建三局共同創造了“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國貿大廈建成后,鄧小平曾登上旋轉餐廳俯瞰深圳并發表重要講話,300多位世界政要也曾到此參觀。特區成立25周年時,國貿大廈被評為“深圳十大歷史建筑”,頒獎詞中說:“國貿大廈是產生神話的地方,國貿大廈的矗立就是神話。”
1983年4月,正在建設中的國貿大廈。楊洪祥 攝
許多戰友為改革創新做出了重大貢獻,我也干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第一個提出“建設毛坯房”,全國首創。什么叫毛坯房?毛坯房就是建設單位不做室內裝修,由住戶自己裝修才能居住的房屋。20世紀80年代,受經濟條件的限制,政府建設的福利房裝修比較簡單,住戶分到房子后,打掉簡單裝修,再重新裝修。既浪費了財政有限資金,住戶又多花一筆錢打掉簡單裝修,隨之產生的建筑垃圾在小區里亂堆亂放,對環境造成很大影響。我經過反復調研,提出建設毛坯房,得到深圳市房管局領導的一致贊同,從1990年建設福田區蓮花二村住宅小區開始,建設房屋不再搞簡單裝修,直接提供毛坯房。毛坯房受到住戶的熱烈歡迎,小區里沒有了亂堆亂放的建筑垃圾,保持了優美的環境。1992年蓮花二村住宅小區被評為“全國模范文明住宅小區”,全國各地到此參觀的人絡繹不絕,于是毛坯房的建設模式風靡全國30多年。建設毛坯房,不僅滿足了個性化裝修需求,滿足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還催生了家裝行業和裝飾材料行業的蓬勃發展,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踐證明,建設毛坯房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創新。
退休不退志,夕陽要增輝。2008年我退休了,那段時間我總想:部隊培養我17年,深圳給了我創業創新的機會,現在退休了,還能不能繼續為黨和軍隊的宗旨護好旗?要不要繼續為人民服好務?也就在這個時期,聽戰友說:一些老兵對企業改制后的待遇有抱怨情緒,甚至出現了極端行為,造成不良影響,社會上時不時傳出一些不實炒作,抹黑貶低老兵,基建工程兵的榮譽受到很大損害,使一些老兵在公開場合不敢說自己是基建工程兵。我就想:咱們基建工程兵與從南昌城走來的人民軍隊共同書寫了歷史榮光,基建工程兵的足跡遍布深圳各個角落,參與創造“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鑄就了一座座豐碑。盡管時代變遷,角色轉變,那份為人民服務的初心能忘嗎?永遠聽黨話跟黨走的根與魂能丟嗎?發揚人民軍隊光榮傳統的勁頭能松嗎?不能!堅決不能!
2017年,“基建工程兵之歌”銅雕像在筆架山公園落成。張旭光 攝
作為已經退休的老護旗手,重新站在守護退役軍人榮光的前列。我率先捐款做工作經費,和戰友們一起創辦深圳市拓荒史研究會,響應黨中央“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號召,開展了一系列講好基建工程兵故事,弘揚拓荒牛精神和深圳特區精神的活動。
比如:出版書籍和畫冊、拍攝紀錄片和短視頻、創辦微信公眾號、種植紀念樹和樹立紀念物、舉辦各類大型主題活動。
基建工程兵深圳拓荒史展廳。
經過眾多戰友長期宣講基建工程兵艱苦奮斗歷程,引起黨和政府以及各類媒體的高度關注,基建工程兵的故事登上了中央電視臺“國家記憶”“老兵你好”欄目和其他眾多媒體,還把基建工程兵故事講進了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軍博舉辦“黨的百年華誕主題展”,不僅展出了我們捐獻的物品和文獻資料,還特意創作一尊《投身改革寫忠誠》的雕塑,展示深圳基建工程兵拓荒牛精神。我們到軍博參觀時,遇到一群小學生正在參觀這尊雕塑,講解員告訴學生:“這是從深圳來的拓荒牛老兵。”同學們一下子圍過來,要我們講講當年建設特區的故事,這促使我決心要把這尊雕塑復制安放到深圳。
2023年9月15日,以基建工程兵為創作原型的三人雕塑《投身改革寫忠誠》雕塑落成在深圳市民中心南廣場公園東南側。
如今,在深圳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深圳市關愛行動公益基金會和軍博等有關單位支持下,這尊雕塑已經鑄銅復制,樹立在深圳市民中心南廣場,把軍魂基因鐫刻在深圳的歷史文化長河里,成為傳承紅色基因,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打卡點。
2023年,為了紀念2萬基建工程兵集體轉業深圳40周年,我們拓荒史研究會在深圳市關愛辦和深圳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指導下,聯合深圳報業集團、深圳廣電集團、深圳市關愛行動公益基金會,在深圳電視臺演播大廳,舉辦“關愛退役軍人·致敬拓荒牛”特別活動。這場活動在社會上引起轟動,上了熱搜,成為超級話題,3000多萬人關注。這些活動促使老兵凝心聚力聽黨話干實事,調動了老兵珍惜榮光和守護榮光的積極性。如今,基建工程兵精神在深圳這片熱土熠熠生輝,拓荒牛精神的時代風采再次贏得社會的廣泛贊譽,成為“續寫春天故事”的不竭動力。
“深”愛老兵,“圳”在行動。我因做白內障手術重見光明的喜悅,走上了關愛老兵的慈善公益之路。十幾年來,我每年捐款25萬元做白內障手術,使1800多老兵和400多貧困群眾重見光明。
劉坤德為老兵捐款做白內障手術。
我2018年和2021年率先捐款,和愛心戰友以及愛心企業發起設立“關愛拓荒牛基金”“退役軍人關愛基金”,募集善款5000多萬元。深圳市關愛行動公益基金會組織強大力量,配合退役軍人事務局開展“致敬英雄”“慰問老兵”“幸福家改造”“困難幫扶”“子女幫扶”等一系列退役軍人關愛活動,讓他們感受到深圳這座關愛之城的溫暖。
2023年致敬退役軍人關愛行動啟動儀式上,劉坤德(右二)為退役軍人關愛基金捐贈善款。
老兵麻留成家里發生意外火災,所有家當全部燒光。退役軍人關愛基金在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的指導下,聯合13家愛心企業,給麻留成打造一個全新的家。麻留成過上幸福生活后非常感動,并積極參加慈善公益活動,把愛心傳遞下去。
退役軍人陳前松的遺孀張秀梅獨自贍養70多歲的雙親和撫養3個9歲、10歲、13歲的孩子,生活的艱辛與精神的壓力可想而知。我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從2022年開始定向捐款,為3個孩子提供學雜費和生活補助費,一直到18歲。張秀梅多次感動落淚說:“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培養好3個孩子,為黨和國家送上3個好兵!”我相信同學們,在國家需要你們參軍入伍的時候,也一定是個好兵!
一日護旗手,永遠跟黨走!在為黨和軍隊宗旨護旗的道路上,我已經走過了58個年頭,決心繼續做一名永遠忠于黨的護旗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增光添彩!
劉坤德在廣東省委黨校演講。
劉坤德
1948年7月生,四川人,中共黨員。1966年入伍,1983年轉業深圳,歷任市政府基建辦科長、房管局辦公室主任、房地產開發經營公司總經理、利豐房地產公司董事長。1995年獲得深圳市先進工作者稱號。2008年退休,創辦深圳市拓荒史研究會,先后捐資1000多萬元,發起設立“工程兵復明基金”“拓荒牛關愛基金”“退役軍人關愛基金”。2021年獲“深圳最美退役軍人”,2022年獲評“中國第20屆公益節公益人物獎”“廣東省最美退役軍人”“廣東省最美志愿者”,2023年獲評“深圳市十佳愛心人物”,2024年獲評“全國模范退役軍人”。
部分圖片來源:深圳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基建工程兵戰友之家微信公眾號
編輯 張玉潔 審讀 張蕾 二審 關越 三審 詹婉容
作者:劉坤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