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田區鹽田街道永安社區:關愛行動遍地開花,讓居民感受“家”的溫暖
鹽田區永安社區常住人口1.03萬人,其中80%是港口貨柜車司機及其家屬,是一個典型的外來務工者聚居型社區。社區內有3個城中村、3個物業小區和16個物流監管倉,以前因為基礎設施差、居民歸屬感不強、安全隱患多,成了治理 的“硬骨頭”。面對這些問題,永安社區黨委以黨建引領為核心,通過硬件提 質、服務創新、精準幫扶三大行動,為港口物流人打造了一個充滿溫情的港灣。
為了精準服務社區居民,社區打造“幸福小屋”,解決城中村公共空間不足問題,將閑置集裝箱改造成集多功能于一體的“幸福小屋”,配備設施并組建志愿服務隊,開展常態服務,全年服務居民3000人次。同時建立“書記接訪日”機制,高效解決民生問題。助力卡車司機配偶“卡嫂”等群體再就業,社區積極響應市委組織部“深 i 暖流行動”,開設技能培訓30期,覆蓋婦女3000余人次,幫助80多名“卡嫂”實現“家門口的就業”,有效緩解了經濟壓力,促進了家庭和睦。在資源整合方面,積極整合物流企業資金300萬元修繕道路,增設充電樁200個,優化公交線路惠及居民。
坪山區碧嶺街道碧嶺社區:千名志愿者服務社區 共建“銀發”友好家園
碧嶺社區位于坪山區西北部,下轄9個居民小組,常住居民3.2萬余人,黨員205名,擁有7支志愿服務隊伍,注冊志愿者1349人。社區以“黨建引領、服務創新、群眾參與”為核心,通過特色志愿服務項目推動基層治理提質增效。
社區2020年成立了“天使”志愿服務隊,提供精準健康服務和科普與倡導服務,隊伍通過常態化開展就診引導、疫苗接種協助、老年人體檢、健康檔案建立等服務。累計協助家庭醫生入戶探訪500余次,覆蓋80%以上高齡老人。通過定期舉辦營養保健、疾病預防等科普講座,推廣文體鍛煉活動,引導居民養成健康生活方式,惠及居民超2000人次。
碧嶺社區的志愿服務隊通過健康護航、安全改造、文化潤心等助老服務,讓服務升級,擦亮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品牌。社區完成居家適老化改造50余戶,安裝防滑墊、扶手、夜燈等設施。組織廣場舞、太極拳等文體活動30余場,舉辦節日慰問、文藝演出等敬老活動,惠及老人2000余人次。
2022年被評為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2024年碧嶺社區開展各類志愿服務近500場,協同社區老年人協會開展關愛服務活動82場,服務人次近萬人。
坪山區馬巒街道坪環社區:推出"五心工程",摘下國字號榮譽
坪環社區轄區面積約9.76平方公里,位于坪山區中心區域,為馬巒街道辦事處所在地。在新時代基層治理創新浪潮中,坪環社區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為指引,創新實施“黨建紅心、服務暖心、治理同心、文化潤心、發展聚心”五心工程,通過數字化賦能與居民共治深度融合社區治理方面碩果累累。
社區推動完成志愿坪環小程序升級,開展志愿服務項目200個,服務時數5500多小時。建成坪山區慈善超市坪環站,開展公益慈善系列活動12場。深化多元合作,積極推進“家門口就業服務圈”的建設。舉辦職業技能培訓20多場,服務居民1000多人次,推送就業信息資源1000多條。
社區先后獲得全國防災減災示范社區、全國無邪教示范區、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廣東省城市體育先進社區、廣東省環境衛生村、廣東省巾幗文明示范崗、廣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廣東省交通安全文明示范社區、深圳市“五星級”宜居社區等榮譽。
光明區鳳凰街道甲子塘社區:多措并舉推動居民自治
甲子塘社區是超大型綜合社區,居民數量大。近6萬名居民訴求多元,民意速辦曾高達單月310宗。社區探索打造黨建引領一核多元服務體系,社區黨委牽頭,聯動物業與居民小組,匯聚黨員干部、警區、志愿者、律師等力量,共同完善社區治理,服務社區群眾生活。此外,通過“四進”收集社區社情民意,變“接訴即辦”為“未訴先辦”,訴求量降至月均30宗左右。
社區建立“街道部門+社區黨委+幸福大家談”三級議事機制。“幸福大家談”收集訴求,社區黨委牽頭整合資源,吹哨街道部門專題解決。
社區有1萬余名兒童,通過創設“兒童議事會”聆聽健康運動愿望,集資3萬元購置乒乓球桌,助力全齡健身,也助力社區入選“深圳市兒童友好社區”。
大鵬新區大鵬辦事處嶺澳社區:用免費涼茶暖“新” 以多彩服務惠老
嶺澳社區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理念,以“夏日送涼茶 黨群暖‘新’心”系列活動和精細化助老服務為抓手,積極構建溫暖宜居的社區共同體。社區創新推出“暖蜂小鋪”流動服務模式,組織志愿者手工熬制涼茶、糖水,通過黨群服務中心手推車,向外賣員、環衛工等新就業群體及居民流動派送,并聯合社區工聯會同步發放清涼消暑物資包,累計服務200余人次,增強了城市一線勞動者的社區歸屬感。
在助老服務方面,社區構建起三維服務體系。生活照料上,工作人員定期上門,為行動不便長者提供送餐、代購等“零距離”服務;健康關懷方面,建立長者健康檔案,組織60余場免費體檢,邀請醫護開展健康講座;精神滋養領域,開設聲樂、園藝、舞蹈等12類興趣班,舉辦老年文藝匯演,惠及長者超300人。嶺澳社區通過有溫度的服務傳遞關懷,讓新業態群體感受“家”的溫暖,助力長者樂享“夕陽紅”,繪就出“黨群連心、老新共融”的幸福圖景。
社區的助老服務工作得到了長者們的高度認可,2024年在開展助老服務中,社區共收到長者送來3面感謝錦旗。
龍華區民治街道上芬社區:點亮民生服務微創意
上芬社區黨委下轄18個黨支部,形成了堅實的組織基礎。社區內設有8處服務陣地、1處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和1個“兩代表一委員”工作室,為居民提供了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平臺。
推出“布衣女匠”項目為,培育68人,服務5000人次,在縫補助老與兒童藝術教育方面,展現人文關懷;首創“動漫+反詐”彩繪墻(日均打卡500人),吸引了單日超一萬人次參觀打卡,得到了央視、深圳衛視等主流媒體的專題報道。衍生文創IP帶動商戶客流增30%;
通過“黨委搭臺、企業唱戲”的方式,社區黨委聯合轄區企業舉辦了第三屆“上芬好聲音”活動,吸引了2萬人次參與,募集了24萬元的愛心捐贈。此外還打造了“西頭自治”模式,改造臟亂差小區;建成15分鐘親鄰托育圈,整合多方力量開展育兒活動,服務超過500人次,形成了“社區送服務-家庭享便利-媽媽反哺社區”的愛心循環模式,創建兒童友好社區。
大鵬新區大鵬辦事處王母社區:綠美行動擦亮“面子”,民生保障充實“里子”
王母社區作為大鵬辦事處下轄社區之一,位于大鵬半島的中心地帶。轄區總面積19.3平方公里,下轄9個居民小組。轄區總人口約2.2萬人,兒童人數占比約15%。
王母社區堅持打造環境優美、治安良好、公共活動豐富、居民幸福感強的和諧、友好社區。2024年,王母社區聚焦綠美、衛生的人居環境,制定專項“行動方案”》,發動約200名黨員、2000名居民參與行動,募捐綠美專項款總額達4萬余元,完成草地鋪設面積約600㎡、灌木面積近1000㎡,整治房前屋后綠化環境面積約500㎡。
聚焦民生保障,豐富公共文化活動。一是圓滿完成統建樓選房工作,解決困擾148戶未建房戶近10年住房問題;二是深入走訪慰問弱勢群體328人次,協助安置特殊困難兒童,發放助學獎學金17.4萬元,為96名殘疾人群體申請各類補貼約50萬元。在公共活動及服務方面,累計開展活動235次,吸近9000人次的居民參與;聯合網格開展夜查行動排查樓棟2236棟、整改隱患282處。
龍華區民治街道白石龍社區:激活在地文化密碼,賡續紅色精神
白石龍社區毗鄰深圳北站交通樞紐,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紀念館坐落在白石龍村,是白石龍村革命歷史文化的見證,紅色底蘊深厚,被譽為“小延安”。白石龍社區黨委以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紀念館為核心,大力整合社會資源,推動白石龍股份合作公司設立“白石龍紅色文化保護基金”,支持社區的紅色文化保護工作。社區先后開展“重走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路線”、賡續紅色血脈皮影戲”、“紅色文化旅游打卡季”、“紅色小小講解員”培訓班。開展京劇劇目《白石龍》之《蔡嫂闖關》社區巡演等大型主題系列活動,擦亮具有獨特文化屬性的社區品牌。
社區發起成立社區基金,籌集善款17萬元,為社區公益、慈善事業提供保障;對轄區14名困境兒童建立一對一服務管理檔案,發放慰問品千余元;2024年以來,累計為重度殘疾人、困難殘疾人發放補貼十萬余元。
近幾年,白石龍社區先后被評為廣東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深圳市綜合減災社區、深圳市“先進基層黨組織”、龍華區衛健局“‘六好’公共衛生委員會”等多項市、區、街道級的榮譽。
鹽田區中英街管理局中英街社區:深港融合架心橋,多元共治筑家園
中英街是“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之一,位于鹽田區南端,毗鄰香港特別行政區,有 著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街兩制”的人文景觀和“購物天堂”的美譽。社區面積0.179平方公里,總人口4159人,是典型的深港融合居住區,香港居民占比近 半。社區設施齊全,有長者服務站、市場、小型消防站、銀行、超市、等場所, 便于滿足居民多樣化需求。近年來,社區一直堅持黨建引領,強化“為人民服 務”的宗旨,多措并舉幫助轄區居民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將惠民舉措落到實 處,生動詮釋了文明風尚盛行、胸懷群眾的幸福街社建設理念。
中英街社區以“四心服務”構建深港關愛共同體,通過"黨建引領+多元參與" 模式打造跨境友好社區。建立深港聯合議事廳,整合深港資源,組建三支跨境文明實踐服務隊,累計開展助老扶幼、生態保護等活動9000余場。聚焦“一老一小”群體,通過“送福米”“盆菜宴”“深港同心少年同行”等特色活動,惠及深港居民超萬人次。成立香港觀玉學雷鋒志愿服務協會,吸引 90 名港人志愿者參與跨境醫療幫扶、舊街改造等20項民生工程。 2024年完成橋頭街升級改造,新增無障礙設施、親子娛樂空間等適老化適幼化設施,游客滿意度提升至 98%,培育“深港同源非遺情長”等文化品牌,以文化浸潤促進民心相通,構建起“深港一家親”的溫暖社區。
羅湖區東門街道城東社區:凝聚多方力量 奏響治理“協奏曲”
城東社區黨委下設 23 個黨支部,納管黨員 230 名。社區黨委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以社區黨委書記為志愿服務隊隊長,整合黨員、居民骨干等力量,組建安全生產排查、矛盾糾紛化解等 13 支志愿服務隊,涵蓋 759 名志愿者。
圍繞“一 老一小”、新就業群體等重點人群,社區全年開展 2600 余場志愿服務活動,服務時長超 5.5 萬小時,居民參與率達 80%以上。
社區創新“政府+公益+商業”模式,推出“社區合伙人”培育項目,整合140余個社會資源,吸納44個“社區合伙人”籌資16萬元,實施安全隱患整治、道路修繕等民生工程,化解火災險情、修復破損路面40余處。推動36個民生項目100%落地,開展48場服務活動 惠及 3000 余人次。作為熱門商圈聚集地。此外,該社區在2024年狠抓安全生產,整改隱患365處;推動51家餐飲場所更換燃氣軟管并安裝報警裝置;積極回應民生訴求,通過接訴即辦化解119單訴求,累計協調解決欠薪糾紛、醫療退費等民生問題 13.18萬元, 累計整治處理涉及環境衛生案件400余件。社區獲評2024 年廣東省最美志愿服務村。
寶安區新安街道寶民社區:打造"一老一小一傳承"全齡友好實踐標桿
寶民社區始終聚焦“一老一小一傳承”,創新服務體系打造全齡友好型社區。
在關愛特殊兒童方面,打造全國首家嵌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兒童康復示范點,聚焦轄區近千名殘疾人群體(特殊兒童占比25%)依托百姓客廳,整合資源為特殊兒童提供康復服務。項目整合康復訓練、家長課堂、心理咨詢等綜合服務,聯合寶安中醫院,為腦癱、孤獨癥等特殊兒童定制言語治療、運動訓練等10余項個性化康復方案。
在老年人養老方面,推行“老伙伴·志愿行”時間銀行互助養老項目,組織志愿者為特殊老人提供多樣化服務,通過積分激勵形成“以老助老”可持續循環。
在青少年教育方面,依托上合灶下展覽館打造黃遠將軍革命事跡展,聯合裕安學校設立“黃遠班”,推進“大思政 課”建設,厚植青少年愛國情懷。獲評全國“科教進社 區”活動先進集體,全國雷鋒精神時間傳播基地。
福田區南園街道濱江社區:打造公益生態圈,激活社區治理新動力
濱江社區成立于1984年,是“村(股)居混合型”社區,轄內居住戶數為7163戶,居住人口為21688人。近年來,濱江社區堅持黨建引領,時刻遵循“為人民 服務”的宗旨,致力于打造“樂享濱江”幸福家園。
濱江社區在基層治理方面有很多創新工作,積極引入多元公益力量參與社區共建。打造“濱享益+”公益生態圈,創辦街道首個社區公益基金,募集資金3.1萬元;創設全國首個社區“生態哨點”,全年化解糾紛102件,整改環境問題16個;打造群眾訴求“小分格”示范點,高效解決483件民生問題,獲評省級“民主法治示范社區”。打造“5分鐘助老服務圈”,實施道路硬化、防汛設施等8項民生工程;組建“結對幫扶隊”,聯動42家商戶提供長者專屬服務,開展文體活動420場,培育 5 支志愿隊伍。社區的多元共治實踐,實現了服務提檔、治理升級,成為基層創新標桿。
龍崗區寶龍街道南約社區:從民生細節入手 廣泛關愛社區居民
南約社區共有6萬常住居民。社區以黨建引領為核心,通過“約吧”項目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形成“一中心多陣地”的服務體系,覆蓋轄區居民。社區黨委盤活閑置垃圾集運站,打造“約吧”主陣地,輻射8個小區“子吧”及3個流動服務點,整合黨支部、業委會、物業、社會組織等多元力量,組建120人志愿服務團隊
基層治理方面,“約吧”項目通過“相約議事、調解、服務”三大機 制推動居民參與,全年開展議事活動24場,收集提案65項,線上“書記不難約”平臺接收居民建議180條并全部響應,成功化解家庭矛盾、物業糾紛等42起,包括調解某小區物業費糾紛并達成長期協議,居民滿意度達100%。兒童議事會提出“增設安全步道”等8項提案,其中5項落地實施,社區獲評“深圳市兒童友好社區”。
社區民生服務聚焦“一老一小一環衛”。夕陽紅項目自2024年9月開放至年底,累計服務老人6885人次,開展健康講座、手工課堂等活動48場,覆蓋高血壓篩查、急救知識等內容。
兒童教育方面,“青青園中葵”夏令營以“清育初心·廉 潤童心”為主題,開展職業體驗、環保實踐等活動12場,覆蓋兒童200名,家長滿意度98%。
關愛環衛工人落實十大措施,減免20戶困難家庭租金2.5萬元,發放防暑物資160套,組織全員免費體檢2次,篩查職業病隱患43例,舉辦“夏送清涼”“溫暖人心”等5場慰問活動,發放慰問品320份,聯動樸樸超市捐贈糧油物資1.2萬元。
社區環境與治安持續優化,通過“綠美寶龍”行動開展垃圾分類宣傳講座 8 場, 居民參與率從 70%提升至 90%,組織黨員志愿者清理衛生死角 45 處,獲居民廣泛 好評。
龍崗區龍崗街道南聯社區:依托志愿者全域服務,編織社區安全防控網
社區依托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這個陣地,不斷壯大志愿者隊伍,目前社區有8個志愿者小分隊共吸納志愿者500余人,活躍在社區的幫老助殘等公益前線上。社區全面推進“支部建在小區上”,成立14個城中村、花園小區黨支部, 實現黨組織單獨組建100%全覆蓋。
持續開展美麗龍崗“全民大掃除活動”清掃行動38場,清掃重點衛生死角250余處,季度環指測評排名成績屢次靠前。
通過“學習強安”線上平臺開展安全教育培訓12000余人次,組織社區工作人員、 轄區重點企業負責人、學校幼兒園負責人等共120余人參加“應急第一響應人” 培訓。一年來社區把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各項工作做得扎實有力,全面遏制了安全事故發生。
羅湖區桂園街道老圍社區:打造“老圍幸福共同體”,點亮CBD商居共治模式
老圍社區位于羅湖金融商貿核心區,擁有京基100、大劇院等地標建筑,轄區人 口15803 人,企業2679家。
多年來,社區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和暖心服 務,全力營造“老圍幸福共同體”的和諧氛圍。先后獲得“廣東省宜居社區” “廣東省六好平安和諧社區”“廣東省文明社區”“廣東省模范職工之 家”“深圳市兒童友好社區”“羅湖區先行示范社區”“五星級黨群服務中 心”等190多項榮譽。
社區積極創新工作機制,打造“融社區”多元共治品牌、發展“三員一鏈”及“123”巾幗工作法,提升群眾共治積極性,高效解決300余件民生難題。連續5屆開展關愛留守兒童項目,精準幫扶563名兒童;組建1800余人的志愿者隊伍,社區130余名志愿者獲評市區級優秀志愿者稱號,5名志愿者家庭獲評“羅湖區最美家庭”稱號。
南山區西麗街道松坪山社區:聚才匯智傳知識,聽民聲辦實事優環境
松坪山社區黨委積極推動社區治理創新,發揮引領作用,促進居民參與社區治理。一是建立了民意訴求表達的“軟件”機制,并搭建了協商共治的“硬件”平臺,通過深度挖掘資源,籌建了 143 平方米的“鄰里之家”,提供多元服務。在 “鄰里之家”內,社區設立了“群眾訴求服務站”和“小區大事——黨群共建美 好家園議事平臺”,廣泛收集并集中討論民眾訴求意見。二是組建了小區議事協商委員會,共同辦理居民訴求和建議,為聚焦居民服務“最后一米”,社區黨委 匯聚多方力量,成立了 2 支小區志愿服務隊,吸納了近 500 名志愿者,為社區居 民提供了更加貼心、便捷的服務。
社區黨委組建包含民警、老師、醫生、銀行家、企業骨干和社區能人共81人的“社區人才顧問庫”,精心打造“社區大講堂”品牌項目,邀請社區能人開講文藝、科普等 22 場課程,服務居民。此外建立民意訴求表達“軟件”機制,貫徹“民意碼上報,服務馬上到”理念。推動一批“民生微實事”項目,引導小區物業公司更換小區內153個監控攝像頭、2300 個樓道照明燈,持續提升小區環境。
福田區梅林街道翰嶺社區:打造多民族和諧共融的現代化家園
翰嶺社區坐落于梅林山南麓,面積約0.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1.7萬人,有漢族、回族、壯族、滿族等26個民族的居民,是典型的城市多民族聚居的現代化互嵌式 社區,深圳市唯一一座清真寺坐落于此,社區也是深圳市首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基地。
社區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持黨的領導這一核心,聚焦讓各族同胞在社區“留得住”“融得進”“過得好”“發展強”,創新實施“四化四心”工作法,全方面打造“籽籽同心,幸福翰嶺”的互嵌式社區品牌,推動文化共融、家園共建、遇事共商、平安共守,不斷抓好社區民族團結融合創建工作, 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工作經驗。
社區公益氛圍濃郁,成立“石榴籽”宣講隊,組織開展民族團結及法律政策宣講活動,增強各族群眾國家意識、公民意識和法治意識。打造涵蓋14個民族律師的“心連心”民族團結法律服務室,對各族群眾訴求,按照10分鐘電話響應、30分鐘聯系約見、緊急工單24小時內辦結原則,今年以來受理群眾訴求361件,響應率、辦結率達100%,居民滿意率達100%。此外聚焦轄區各族青少年健康成長、建設“居家養老服務驛站”、開展就業創業幫扶等方面均有不少創新,吸引不少外地基層工作單位前來考察。近兩年來,累計接待省內外參觀交流訪團23批、650余人次。
南山區蛇口街道海岸社區:“六助”服務全覆蓋,繪就美好生活畫卷
社區深耕民生服務,多維度構建和諧宜居環境。完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成 “一站點三服務點”,打造 “1+1+N” 服務矩陣,開展長者能力評估、適老化改造等專項服務,搭建助餐網絡,實施 “四位一體” 結對探訪,發放《養老護照》與《健康護照》,創新醫養結合新模式。
深化志愿賦能機制,依托長青老齡大學組建8支專業志愿服務小分隊,2024年1086人次累計服務2957小時;創新 “積分超市”,吸引2000余人次參與,兌換服務時長超867.5小時。
創新基層治理模式,推行 “雙樓棟長” 機制,建設 “鄰里之家” 促進鄰里互動;搭建 “小區事,居民議” 議事平臺,解決潮汐車位、電梯更換等民生難題,推動居民從治理 “旁觀者” 變為 “參與者”,共同繪就社區美好生活新圖景。2024年獲評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
鹽田區海山街道海濤社區:創新服務暖民心,榮譽閃耀展風采
海濤社區成立于1991年,總面積約0.7平方公里,總人口約1.1萬人,轄 區有12個小區,是純居民住宅社區。社區工作站設海濤、海景兩個居委會,社 區黨委下設18個黨支部,共有黨員401人。
近年來,社區以居民需求為導向, 凝“心”聚力,全力打造“愛心”社區品牌,以黨建引領為核心,通過民主協商、群策群力、共治共享,統籌整合各方力量,積極探索“三治融合”善治模式,著力打造“同心同德”社區治理品牌。
社區服務創新、高效,推出了“關懷1+1”長者探訪互助服務項目,探索低齡長者幫扶高齡長者的居家養老服務模式;推出“同心圓”議事廳服務項目,借鑒“羅伯特議事規則”,形成動議、主持、裁判、表達、 辯論、表決等7項議事規則,為協商議事的開展提供有力保障。盤活小區“邊角地”,架空層不架空,蝶變“關愛微陣地”,打造成黨建宣傳長廊、 廉潔文化陣地、園藝展示 空間等。該社區先后獲評“全國民主法治示范社區”“全國綜 合減災示范社區”“廣東省交通安全文明示范社區”“廣東省兒童友好型社區”“深圳市文明單位”等20余項國家、省市級榮譽稱號。
寶安區西鄉街道福中福社區:以 “志愿服務” 賦能社區治理
福中福社區以 “志愿服務” 為載體,明確發展思路,通過聯動共建、創新驅動效能,構建起志愿者發展與社區治理同頻共振、多元協同參與的基層治理共同體,推動轄區居民從社區治理的 “受益者” 轉變為 “參與者” 。社區內愛心氛圍濃厚,形成 “人人參與、互助共享” 的文明風尚,成為傳遞正能量的溫暖家園。
2024年社區累計發布活動1036項,招募志愿者3922人,服務1847人次,服務時數5401.3小時,形成"人人可獻愛心、事事皆有回響"的可持續公益生態。被評為 寶安區第四屆志愿服務大賽優秀項目。
為激發居民參與基層發展和治理的積極性,社區創新打造 “三與” 特色志愿服務模式,即與黨同心、與社區同行、與時俱進。憑借這一創新模式,福中福社區榮獲市委社會工作部評定的 “深圳市最美志愿服務社區” 稱號,并入選廣東省志愿服務先進典型推薦名單,作為深圳市十個入選社區之一,同時也是寶安區唯一獲此殊榮的社區,展現出志愿服務在社區治理中的強大效能。
深圳晚報記者 陳龍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