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萬“五老”力托深圳未來
2009-07-17 17:33 來源: 深圳商報 【字號:大 中 小】
(本網訊)每天清晨,年逾古稀的胡文龍、林崇德夫婦,便從羅湖區布心花園家中動身,乘公交車,趕到位于福田區的深圳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關工委”上班。為了孩子們,兩位老人經常忙到天黑才回家。
像胡文龍、林崇德夫婦一樣,在深圳有3萬多的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離職不離崗、退休不褪色,滿腔熱情地投入到關心下一代工作之中。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和關心支持下,深圳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成立8年多來,充分發揮“五老”優勢和作用,為特區青少年健康成長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福田區,共有“五老”人員1865人,他們分成“三團”:以老教師為主的“講師團”、以老專家、老科技工作者為主的“科技輔導團”、以老干部為主的“關愛工作團”,深入學校、社區作主題德育報告,使轄區廣大青少年深受教育。
針對下午四點半放學后,許多雙職工家庭的孩子無人照管的狀況,從2007年開始,在羅湖區關工委的積極組織協調下,區有關部門通過拓展社區圖書室功能,開辦了“四點半學校”。每個社區的“四點半學校”里都有5—10名“五老”人員。他們除了輔導功課,還給孩子們講授做人的道理,培養學生在書法、繪畫、下棋等方面的興趣。截至目前,羅湖全區10個街道的83個社區中,已經有75個社區開辦了“四點半學校”,每天服務青少年上萬名。
南山區“五老”人數已達3000多人,以“五老”為主體的關愛團體或服務小組達到30多個,各自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關愛活動。區關工委的“五老宣講團”、“康乃馨關愛小組”,區教育局關工委的“陽光關愛小組”等等,都在加強南山區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鹽田區在各街道社區成立“五老”服務隊,每個老人在教育好自家小孩的同時,幫助小孩的同學、朋友,以及鄰居的小孩,營造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促進“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網絡的健全。
寶安區關工委與有關部門聯合實施“民族精神代代傳”五年教育工程,每年一個主題,效果顯著。“五老”服務活動十分豐富,開展了老少共建文明社區、“160”工程(中小學生每年有160天節假日,老年人在社區幫助他們建立校外興趣學習小組和開展健康文體活動),并重點幫助失學、失業、失足青少年,實施學業、就業、創業“三業”工程等。
在龍崗區,147個社區中已有125個社區建立了“五老”志愿服務隊,“五老”志愿者人數達1246人。“五老”志愿服務隊通過開展“大手拉小手”、募捐助學活動,在中小學生中進行革命傳統教育、人生觀教育。針對青少年易受黃賭毒和黑網吧影響的特點,該區關工委組織了一支有162名老同志參加的“網吧義務監督員”隊伍,配合各級執法部門,開展校園周邊環境治理、取締黑網吧,收到明顯成效。
市教育部門發揮離退休老教師的獨特優勢,關心下一代健康成長。目前,全市有近3000名離退休教職工活躍在學校、社區。
在市公安局系統,目前已有九成老干部加入了關工委,他們“立足家庭、關心近鄰、融入社區”,關愛失足青少年,開展“老少同樂創和諧”活動,為希望工程小學辦實事,千方百計關心青少年的成長。
據統計,截至去年底,我市共有“五老”報告團74個,關愛工作團577個,法制副校長215名,校外德育輔導員941名。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視支持下,全市各級關工組織共有963個,成員近10000人,志愿工作者約20000人。
用心關愛下一代,最美還是夕陽紅。深圳市關工委主任劉秋容表示,今后,深圳的“五老”隊伍必將更加壯大,他們在下一代健康成長與和諧深圳建設中也必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為推動關心下一代事業的更好發展,市關工委、深圳商報社今起聯合推出《托起朝陽——深圳“五老故事”》系列報道,敬請讀者垂注。(記者 李 紅艾建琪)
編輯: 王丹丹
相關新聞
- 深圳首家民營企業關工委在龍崗成立(20 15:30:42)
- 劉玉浦:以改革創新精神關心好下一代(17 17:39:08)
- 評論:用心用情用力 志在祖國未來(20 12:43:31)
- 三萬“五老”力托深圳未來(17 17:33:50)
- 龍崗關心下一代工作經驗值得全省學習(20 15: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