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醫保覆蓋全市常住居民
2009-07-31 08:44 來源: 深圳商報 【字號:大 中 小】
(本網訊) 昨日(30日)下午,市委常委會通過了《關于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也就意味著我市“新醫改”的整體框架已經通過審批,即將進入實施階段。《意見》共分4個部分21條,明確了我市“新醫改”的總體目標:率先建立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全面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實現基本醫療保障覆蓋全市居民,公共衛生服務人人均等享有,基本醫療服務公平、可及、質優。
《意見》分階段列出了2011年和2015年四大體系建設的目標:一是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二是進一步健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保證各區至少有一家三級綜合醫院,引導居民“小病”到社區,構建合理的群眾就醫模式;三是加快建設醫療保障體系,完善覆蓋全市常住居民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四是建立健全藥品供應保障體系,所有零售藥店和醫療機構均應配備和銷售國家基本藥物,基本藥物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障藥品報銷目錄。
《意見》要求到2011年實現醫療保障體系覆蓋全市常住居民,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得到全面落實,居民醫藥費用負擔明顯減輕,基本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到2015年,實現建立較高水平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實現人人享有優質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全面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
深港建公共衛生聯席會議制度
《意見》中提出要健全以專業公共衛生服務機構為核心、以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為網底的公共衛生服務網絡。
在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基礎上,結合我市突出的公共衛生問題逐步增加服務內容。以社區衛生機構為平臺,全面落實社區公共衛生服務標準。剝離疾病預防控制、慢病防治和職業病防治機構非專病專防所需的臨床醫療服務,把公共衛生工作的核心向保障居民健康安全、疾病預防、應急處理、災害救助、健康促進和公共衛生資源儲備等方面轉移。
由于深圳毗鄰香港,所以在《意見》里也特別提到了要建立由我市衛生、農林漁業和深圳檢驗檢疫部門及香港有關機構參與的深港公共衛生聯席會議制度,協調深港兩地重大的跨境公共衛生問題。
醫院專家定期到社康中心工作
我市衛生事業在“十一五”期間重點實施了“一大一小”的發展戰略,一方面要通過健全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滿足居民日常“治小病”的需要,另一方面要通過在各區合理安排市級綜合性醫院,來實現市民對優良衛生資源的需求,實現“大病不出深圳”的目標。《意見》也再次明確了這一發展戰略。
一是規劃引導衛生資源均衡布局,合理控制公立醫院的總量,保證各區至少有一家按三級醫院標準建設的綜合醫院。二是在各區均衡布局社區衛生機構。市級財政性經費舉辦的醫療機構不再舉辦社區衛生機構,把現有社區衛生機構全部移交給屬地區政府管理。三是我市實行的是“雙向轉診”的社區首診制度,市民有病先到社康中心就診,如果社康中心無法接診的再轉入大醫院就診,而在大醫院出院后還需要康復等跟蹤服務的病人,再轉回社康中心繼續跟蹤。另外,有些市民不愿到社康中心看病是覺得那里缺少專家,《意見》也特別提出健全醫院專家定期到社康中心工作的制度,同時增加社康中心節假日和晚間的工作時間,實行“彈性工作時間制”。
編輯: 關愛網實習生
相關新聞
- 2009“感動深圳”頒獎晚會視頻(30 15:30:07)
- 暑期學生義工快速增加(04 09:03:29)
- 高溫補貼未惠及全部勞動者(04 08:57:33)
- 深圳援建醫生在隴南建起眼科(04 08:51:20)
- 隴南輟學女生的求助(04 08:3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