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亞君:伸出一雙手,溫暖一顆心
2009-08-17 15:26 來源: 深圳商報 【字號:大 中 小】
漆黑的夜晚
關工委內燈光亮
里面坐著兩個人
一位是退休的老阿姨
一位是離異家庭孩子
……
這個快板書,曾經是寶安區老年協會演出時的保留節目,說的是寶安區新安街道關工委委員、寶民社區關工委副主任馬亞君關心下一代的故事。
快板書中的“原型”
今年63歲的馬亞君,于1996年退休。閑不下來的她依然奔忙于社區文化和關心下一代工作,僅公益性的兼職就有六項。近年來,寶安區新安街道寶民社區被中央文明委、中國科協授予“全國科教進社區先進集體”,被全國婦聯授予巾幗文明崗,被廣東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示范社區等光榮稱號。這些榮譽的背后,都有馬亞君播撒的辛勤汗水。其中,她為下一代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最為社區群眾所稱道。
2002年12月29日,馬亞君和寶民社區的老姐妹,一起到新安街道的建安小學參加聯歡會。會上,老師和馬亞君的一位“姐妹”閑談時提及,有一名三年級的學生睿睿,不僅經常逃學,情緒也很低落。經了解,睿睿父母離異影響了他。“老姐妹”回來向馬亞君轉述了此事。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馬亞君失眠了。她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想起自己大半生走南闖北最渴望家的溫暖,想起自己蹣跚學步的小孫子每天包圍在四世同堂的愛中……第二天一早,馬亞君又去了趟建安小學。在教室外等了很久,她終于通過學校大隊輔導員,認識了睿睿的班主任,并在班主任的陪同下找到了睿睿的家。
穿過燈光昏暗的小樓道,馬亞君和班主任敲開了睿睿家的門。睿睿媽媽看著老師帶來了陌生的訪客,以為兒子又闖了禍,搓著手不知所措。睿睿家不寬敞,生活甚至有些清貧。這樣的背景襯得睿睿媽更加身單力薄。當馬亞君向睿睿媽道明來意,這個單身撫養兒子的女人非常吃驚,根本不敢相信會有素不相識的好心人主動找上門來要求管她家的“閑事”。
“是真的。”班主任對睿睿媽說,“馬姨是社區里出了名的大好人、熱心人。”馬亞君拉著睿睿媽有些粗糙的手說:“我退休后做了多年義工,只希望幫助到有需要的人。睿睿再調皮、再不聽話,也是祖國的下一代。只要他能身心健康地成長,我愿意助一臂之力,不求一分錢回報。”
言必信,行必果。馬亞君專門購買了一些文具用品,開始和睿睿“結對子”。馬亞君平時忙,但她每星期一三五上門輔導睿睿功課,周六在關工委值班和參加社區打球、放電影等活動也帶著睿睿。這樣,馬亞君一周實際上有4天守著他。馬亞君還叮囑睿睿媽,少跟孩子提及大人的糾紛,更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吵。
睿睿漸漸喜歡上這位慈祥的老奶奶。“馬奶奶來了沒有?”“這個事情,我先問問馬奶奶的意思。”這些話后來成為睿睿的口頭禪。馬亞君的關心使睿睿開朗了、自信了、成績回升了,也贏得了睿睿和他媽媽的充分信任,就連生病吃什么藥都要先給馬奶奶打電話詢問。
馬亞君和睿睿的故事很快在社區和學校傳開了。老年協會的文藝愛好者們以此為原型,創作了快板《伸出一雙手,溫暖一顆心》。這個快板,一度成為寶安區老年協會的保留節目。
如今,睿睿已經升入了初中,從一個身材瘦弱、心事重重的小男孩變身充滿陽光的大男生,思想和學習都取得了很大進步。但馬亞君對他的關心沒有停止,而且將這些愛擴大到更多的孩子。
背包追隊
今年8月初,新安街道組織轄區部分中小學生到河源市龍川縣體驗農村生活。關工委的老同志和孩子們同往,在親身體驗的同時給他們講人生道理,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馬亞君慶幸自己今年“沒有掉隊”。
去年8月,也是這樣的夏令營,車隊已經出發了,馬亞君才拎著提包氣喘吁吁地出現在集合地。原來,她80多歲的老母親腦梗塞臥病在床多年,馬亞君給老母親喂好飯、換好尿片后才得以匆匆趕來,因此“遲到”了。馬亞君執意要求的士司機載著她去追車隊,說是家里不用擔心,已經全交給老伴了。關工委領導緊緊拉著車門不放:“走遠了,很遠,追不上了。”一番勸說,這才用“善意的謊言”留住了她。
今年第二屆夏令營開營,馬亞君和老伴帶著孫子在上海看病。接到通知后,她不顧勸說,獨自飛回深圳。“不能再掉隊了!”這是馬亞君提著行李出現在車隊前說的第一句話。這句話,讓街道關工委的同志以及孩子的家長們,感動不已。馬亞君陪著孩子們在田間地頭體驗生活,與他們分享人生經驗。
編輯: 王丹丹
相關新聞
- 三十、張平:孩子的需要是第一位的(13 16:26:12)
- 二十九、彭志忠:給調皮孩子更多的關愛(11 08:47:08)
- 二十八、戴文軒:為孩子造就社區樂園(10 09:16:13)
- 二十七、溫介平:體驗式教育助孩子成長(07 09:07:07)
- 二十六、姚天瑞:身殘軀弱堅持育人(06 09: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