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通:東縱老戰士關心下一代
2009-10-12 14:14 來源: 深圳商報 【字號:大 中 小】
“采訪什么呢,我沒做什么事。”在記者采訪之前,曾老謙虛地說。這位有62年黨齡的老黨員已經離開了關心下一代工作的具體崗位,但仍然牽掛著關心下一代工作。
萬事開頭難
曾通,1989年從寶安區政協領導崗位上退休后,參與組建和領導寶安區最早的關心下一代工作協會。斟上一杯茶,曾通對記者說:“關心下一代工作是同志們一起做的。現在我退下來了,后來的同志把工作搞得很好。”
退休后的曾通,先是在東江縱隊老戰士聯誼會研究會做一些工作。后來,他和其他老同志一起,推動并促成寶安區關心下一代協會于1996年成立,這也就是寶安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的前身。
不過,當時作為一個群眾性組織,寶安區關心下一代協會的很多工作人員都是編外。辦公場所只有老干部活動中心里一間小小的辦公室。最大的困難則是,沒有多少人知道“關心下一代”工作的意義何在。協會的退休老教師主動聯系學校,想去給學生們上一堂愛國主義教育課,校長卻以“無法安排時間”為由拒絕了,認為他們也是來“撈錢”的。“工作開展不了,只能維持著。”曾老說,關心下一代的工作在起步之初曾面臨不少困難。
進學校講課
面對困難,70多歲的他和老同志們沒有放棄,從頭開始,努力探索幫助青少年之路。
2000年,曾通和老同志們先后赴湛江、陽江等地,虛心學習兄弟城市關心下一代的工作經驗。“我以前在職的時候抓農場生產,還有不少同志是搞專業技術的,理論不行。不重新學習怎么行?”曾通笑著說。他們像小學生一樣,認真聆聽,積極思考,回到深圳后又主動與街道和社區聯系,深入基層開展工作。“坐在辦公室里,不熟悉基層情況,當然也就難以做到實事求是,更解決不了問題。那時,協會沒有配備工作用車。到街道和社區調研只能暫借其他部門的車輛。老同志們見縫插針,有時為了節約時間,一天跑幾個地方都不是稀奇事。”中午吃個快餐連軸轉,對年輕人來講也不是輕松事,放到幾位70多歲的老人身上,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就在這個期間,寶安區委區政府領導在調研中了解到關心下一代工作開展中的困難后,拍板“要大力支持”,并很快落實到給予經費、交通、人員編制等方面的配備。
編輯: 王丹丹
相關新聞
- 五十九、陳國粦:講東縱故事是我的責任(30 14:35:00)
- 五十八、葉世民:教孩子學會審美(29 17:02:19)
- 五十七、黃旭亮:以詩歌教育輔助校園德育(28 14:35:10)
- 五十六、朱水:理解孩子 多做實事(23 17:30:00)
- 五十五、劉立人:動員全家關心下一代(22 14: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