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深圳關愛行動啟動儀式新聞背景資料
2010-01-12 來源:深圳關愛網 【字號:大 中 小】
目錄
第七屆深圳關愛行動啟動儀式背景資料之一
感恩改革開放三十年,突出關愛深圳建設者
第七屆深圳關愛行動12日全城啟動
劉玉浦王榮等參加啟動儀式,形象大使譚晶親臨現場獻唱
本報訊 新年剛過,一股關愛的春風就吹進了深圳這片溫暖的土地。第七屆深圳關愛行動于2010年1月12日上午在深圳市民中心禮堂隆重啟動,以“關愛?感恩?回報”為主題的各種關愛行動隨即在全市八區熱烈而隆重地展開。本屆關愛行動緊密結合深圳經濟特區成立30周年以及改善民生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突出關愛深圳建設者,關愛一切需要關愛的人。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劉玉浦,省委常委、市委副書記、代市長王榮,以及市老領導李灝、厲有為、李海東、李德成(以現場到達為準)共同為關愛行動拉開了行動的大幕。著名歌唱家譚晶作為第七屆深圳關愛行動的形象大使親臨啟動儀式現場,為關愛行動啟動而高歌。
(市領導致辭,以現場講話為準)
“深圳關愛行動”肇始于2003年冬,已連續舉辦6屆。活動由深圳市文明委主辦,凸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宗旨和“以人為本”理念,以“關愛?感恩?回報”為主題,以“用愛擁抱每一天,用心感動每個人”為推廣語,以“愛心深圳,和諧家園”為愿景,動員全市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各界群眾以各種形式關愛和幫助困難群體和一切需要幫助的人。關愛行動開展近六年,共組織開展9000余項活動,吸引上千萬人次參與,發現和宣傳了叢飛、李傳梅、郭春園等一大批愛心人物,并逐漸探索建立了工作長效機制,豐富了城市精神,提升了城市品格,溫暖了一方水土,成為深圳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
第七屆關愛行動活動從2009年10月開始向社會各界廣泛征集活動項目,共收到關愛行動各承辦、協辦、支持單位及企業、民間社團報送的活動項目共計一千多項,項目之豐富為歷屆之最。其中,重點活動349項,常規活動746項,企業和民間社團申報的活動項目也均有增加。
本次社會各界申報的重點項目共增加68項,項目呈現四種發展趨勢:一是以“制定幫扶困難群體或讓廣大市民群眾受益的長效救助機制和政策”為內容的“陽光計劃”增幅顯著,突出反映了關愛行動長效機制已初步形成。二是弘揚“知恩圖報”精神的“感恩計劃” 增加了3倍,宣傳關愛理念的“傳遞計劃”增加了1倍,突出反映了“關愛?感恩?回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城市的關愛文化得以彰顯。三是以訪貧問苦、關懷慰問、實物幫扶為內容的“溫暖計劃”增加了25.5%,反映關愛行動始終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改善民生、關愛困難群體為工作重點。四是以增長知識、培養技能、提高自立能力為目的的助學、培訓類“成長計劃”增加了23%,反映了深圳關愛行動的勵志性和智慧性,凸顯了“授人以魚,莫若授之以漁”的幫扶特色。
第七屆深圳關愛行動有18項組委會重點活動,其中品牌活動13項,創新活動5項,社會各界申報的重點項目和普通項目共一千余項,分溫暖計劃、幸福計劃、彩虹計劃、成長計劃、感恩計劃、傳遞計劃、陽光計劃七大版塊,有政府、企業、社團、媒體、市民的多方參與,關愛對象涉及困難群體、來深建設者、未成年人、主流人群、對口扶持地區和災區群眾等,其中最突出的是結合特區建設三十周年,關愛深圳建設者的主題。
參加啟動儀式的有前六屆關愛行動愛心人物代表,他們披紅戴花,受到了在場所有人的尊敬;有第七屆關愛行動公益合作伙伴的代表,他們表達了參與公益行動的熱情與信心。著名歌唱家譚晶親臨啟動儀式現場,演唱最新創作的關愛歌曲《有愛就有希望》,帶領廣大愛心市民宣讀了《關愛宣言》,人們在關愛歌曲的悠揚旋律中充滿激情地宣誓:“無論我們來自哪里,無論我們年齡少長,讓我們凝聚更多愛心,生生不息,傳遞溫暖與希望。”
第七屆關愛行動由市領導(具體人名以現場為準)等親自宣布正式啟動,密集活動期為三個月,在此期間,全市將開展“送溫暖系列活動”、“尋找難忘的深圳人—一座城市的感恩記憶”、“感恩30年”公益周、外來女工關愛工程、白衣天使關愛工程、心理關愛之高端論壇、第四屆深圳“社區鄰里節”、第八批深圳“募師支教”行動、關愛地貧兒“燃料行動”、“愛心無限,電波傳遞”——明星愛心物品慈善拍賣救助活動、“尋找愛的足跡,講述愛的故事”——深港中小學生大型征文繪畫及詩歌朗誦演講大賽動等等一系列關愛活動,將溫暖、感恩、關懷、互助的精神理念,帶到這個城市的每個角落。
關愛行動集中活動期雖然只有三個多月,但為了讓關愛行動的主旨和理念深入到社會各個層面,使其成為建設和諧深圳的重要組成部分,關愛行動大力倡導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建立各種制度,使關愛行動經常化、制度化,形成關愛行動長效機制,讓關愛行動在深圳永不落幕,“關愛?感恩?回報”的旗幟永遠飄揚,把深圳變成一塊充滿愛的城市、充滿希望的和諧家園。
深圳關愛行動背景資料之二:
2010深圳關愛宣言
值此第七屆深圳關愛行動啟動之際,我們謹和全體深圳市民一起,以繼承傳統美德之情懷,弘揚時代精神之責任,爭做現代公民之態度,發布深圳關愛宣言如下:
深圳特區誕生30年來,改革開放成就舉世矚目,開拓創新精神遠播四方,倡導關愛、追求奉獻、樂于助人、踐行大愛的良好社會風氣為世人所稱譽。愛心所及,遍布深圳內外。南方雪災、汶川地震、隴南重建,深圳政府和民間的救助善舉感天動地;金融危機,企業和員工相互扶持、抱團取暖、共度難關。連綿不絕的關愛行動,溫暖了你我,已成深圳活的文化,新的傳統,把“關愛?感恩?回報”鐫刻在我們城市的精神坐標上。
我們深知,深圳關愛之路任重道遠,仍需全體市民努力。回首三十年,來自全國各地的建設者,在這塊改革開放的熱土上,播撒心血汗水,把最美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深圳。關愛特區建設者,我們責無旁貸。我們愿意和全體市民一道,共同發揚深圳的大愛精神,在全社會營造更加濃郁的關愛氛圍,讓更多的人懂得感恩,懂得回報。讓我們繼續關愛每一個人的生存,關愛每一個人的尊嚴。無論我們來自哪里,無論我們年齡少長,讓我們凝聚更多愛心,生生不息,傳遞溫暖與希望。關愛,是和諧社會的主旋律,是可持續發展的進行曲,是傳播以人為本理念的嘹亮歌聲。讓我們在這雄渾而又溫馨的歌聲沐浴下,伸出你的手、我的手,挽住所有需要關愛的手,用心感動每個人,用愛擁抱每一天。
深圳充滿關愛,關愛需要行動。讓我們共同行動,以此共勉。
深圳關愛行動背景資料之三:
關愛絮語:平常人從微小處做起
關愛有多種方式,平常人從微小處做起,既能改善周圍,也能自己受益。
和諧,與其說是一種環境關系,不如說是一種做人心態。真誠待人,熱情做事,健康生活,自然會天地朗闊,神清氣爽。心靈開朗的人,面孔也是開朗的。我們不妨快樂地羅列一些容易做到的事情。比如:
微笑著接聽電話,對方也會感受到你的微笑。
整潔自己的儀表,這是對別人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堅持每天讀幾頁有趣的書,你會變得有趣有魅力。
不吝嗇贊美別人,讓陌生人也能看到你的微笑。
抽時間和同事朋友去遠足或野餐,去打破長時間工作的沉悶。
逢節假日為親人、朋友或者自己買一束鮮花,家里會鮮亮起來。
偶爾變化一下自己的上班路線或交通工具,讓眼睛和腿腳都有新鮮感。
如果你是有車族,禮讓行人和車輛會讓道路和心情更通達。
公共場合不大聲喧嘩,顯示的是教養和風度。
關愛環境,每天少用一盆水,少用一張紙,形成習慣也就形成了美德。
世界的美妙可以從一朵花體驗到,多去戶外走走,一直對大自然保有興趣,就不會有嚴重的憂郁。
不抱怨人和事,已經發生的事,抱怨于事無補。多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糟糕的事情也會向好的方向發展。
幫助老人、孩子和真正有困難的人。沒有人敢言自己一輩子幸運,所以我們推崇善舉。德行善舉是人一生惟一不敗的投資。
隔一段時間義務獻一次血,于己無害,于他人或可救命。
適時地管閑事,你關注的社會,最后也會回饋于你。
常存感恩之心,你所消費的一切都來自于別人的生產,你的成長和成功有賴于許多人。
自律自省就是自愛。練習不經意的仁慈與不自覺的美德。
真水無香,大愛無痕。心靈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做小事情。
其實這些點滴行為和感受,大家都可以續寫下去。日常性的、細節化的、舉手可勞的、利人利己的這類事情堆積起來,個人就是一個可愛的人,城市就是一個可愛的城市。
大家共勉,關愛無邊,快樂無邊。
深圳關愛行動背景資料之四:
深圳關愛行動開展情況的報告
“深圳關愛行動”肇始于2003年冬,已連續舉辦6屆。活動由深圳市文明委主辦,凸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宗旨和“以人為本”理念,以“關愛?感恩?回報”為主題,以“用愛擁抱每一天,用心感動每個人”為推廣語,以“愛心深圳,和諧家園”為愿景,動員全市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各界群眾以各種形式關愛和幫助困難群體和一切需要幫助的人。近六年,共組織開展9000余項活動,吸引上千萬人次參與,發現和宣傳了叢飛、李傳梅、郭春園等一大批愛心人物,并逐漸探索建立了工作長效機制,豐富了城市精神,提升了城市品格,溫暖了一方水土,成為深圳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發展態勢
(一)關愛對象范圍逐年擴大,已基本做到全覆蓋,織就一張愛心之網。關愛對象以各類困難群體為主,已經覆蓋到全市困難群體、廣大來深建設者、未成年人,教師、醫護人員、交通警察等特殊群體,以及為城市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英模人物家屬、老少邊窮地區和災區群眾。
(二)關愛力量不斷壯大,已基本實現全動員,奏響愛心大合唱。黨政機關“盡職責、送溫暖”;各類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做合格企業公民”;各類協會、群眾團體積極參與,匯聚愛心暖流;廣大市民“表真情、獻愛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彼此尊重、相互關愛蔚然成風。
(三)關愛內容逐年豐富,正力爭做到全方位,滿足不同群體的個性需求。活動形成“溫暖計劃”、“幸福計劃”、“彩虹計劃”、“成長計劃”、“傳遞計劃”五大板塊,內容不再局限于物質關愛,已擴展到文化關愛、心理關愛、能力建設、慈善教育等。
(四)工作規程不斷完善,正力求做到科學化,確保可持續發展。市文明辦著力推動建立了基本工作規程,形成了關愛行動的“三期”(籌備期、活動期、總結表彰期)工作制度;對啟動儀式、各類“愛心先進”推舉、“感動深圳晚會”等重要項目的主辦單位、舉辦時間、基本內容和形式,按照一定模式予以確定;確定關愛行動的LOGO、愛心賬戶、主題歌曲、動員機制、愛心大使等基本元素。
二、突出成效
(一)群眾得到切實關愛,社會和諧度不斷提升。為社會各界奉獻愛心搭建了平臺,全社會通過各種方式為困難群眾提供幫助,讓困難者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市民群眾深切體驗到這座移民城市的凝聚力,切身體驗到政府執政為民的理念,從而增強了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如“勞務工合作醫療”讓600多萬勞務工受惠;“深圳市醫療救助基金”為許多生命垂危需要搶救的患者提供了急救費用;“深圳關愛勞務工基金”幫助了一批遇到特殊困難需要救助的勞務工。在社會各階層,深圳關愛行動起到了和諧社會“潤滑劑”、“減壓閥”和“穩定器”的作用,有效地緩解了社會基層的矛盾和沖突。
(二)關愛理念逐年普及,“關愛?感恩?回報”成為深圳的精神特質和城市品格。良好的慈善氛圍點燃了市民的關愛熱情,廣大市民群眾紛紛行動起來,感恩時代,關愛他人,回報社會,參加助貧救災捐款捐物、無償獻血、結對幫扶等活動,盡己所能為社會做好事。多年的實踐強化,使“關愛?感恩?回報”化為深圳市民的道德意識和行為方式,升華為深圳人的群體意識和自覺行動。從事公益慈善事業,已成為深圳這座城市的現代時尚,成為企業、家庭和市民的生活習慣。每屆深圳關愛行動期間,全市報名參加義工的個人和團體都會明顯增多,深圳血站接受的獻血量是平時的數倍。在2008年的抗震救災活動中,深圳市共募集捐款超過18億元,創造了我市社會募捐的新紀錄。
(三)社會影響日益廣泛,成為提升深圳城市形象的愛心名片。深圳關愛行動的品牌效應逐漸顯現,對樹立愛心城市形象起到了促進作用。深圳,正在成為一個因為關愛而受人尊重的城市。數年來,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南方日報等中央和省級媒體對每屆關愛行動都進行了及時報道,青島、大連、廈門、東莞等多家兄弟省市的文明辦前來考察深圳關愛行動的做法和經驗。深圳關愛行動培育的“募師支教”、“鄰居節”、“感動深圳”晚會,影響日益廣泛。每年由群眾推舉“最具愛心社區”、“最具愛心人物”、“最具愛心家庭”、“最具愛心企業”,樹立了一大批愛心市民和道德楷模,在國內引起強烈反響,成為深圳這座城市的光榮和驕傲。
三、既成模式
(一)領導模式:黨委政府主導,市文明委主辦。深圳關愛行動由深圳市委、市政府領導,市文明委主辦,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深圳報業集團、深圳廣電集團、深圳出版發行集團、六區和光明新區、市教育局、市文化局、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市民政局、市衛生局、團市委等單位共同承辦,另有50多家單位協辦,基本涵蓋了全市涉及民生福利的黨政機關。這種模式使深圳關愛行動具有天然的權威性、公信力和較強的資源整合能力。深圳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作為牽頭協調單位,充分調動社會各方力量,整合救助資源、救助對象和救助主體,實現了社會救助資源的優化配置。
(二)組織模式:媒體承辦,全民參與。深圳關愛行動在組織模式上進行了大膽創新,委托媒體主體承辦。負責關愛行動日常運作的具體辦事機構——深圳市關愛辦,設在深圳報業集團,并接受深圳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和深圳報業集團的雙重領導。這一模式既保證了地方黨委與政府在社會救助體系中的掌控地位,又與以往那種運動式的、政府包攬一切的社會救助模式形成明顯區別。一方面,新聞媒體既是活動的宣傳者,又是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凝聚了社會力量,鍛煉了自身隊伍,樹立了新聞媒體的良好社會形象;另一方面,全市企事業單位、社團組織、市民群眾,紛紛自發地參加到愛心大合唱中,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匯成了深圳最溫暖人心的暖流。
(三)運作模式:專業團隊,科學運營。6年來,深圳關愛行動不斷加強科學化、專業化建設。組成了以全市各區文明辦、社會學專家、義工代表、關愛行動有關承辦單位負責人等組成的顧問團隊和智囊團,對關愛行動重點項目進行高層次策劃和論證,確保各項活動能體現創意,取得實效。注意與我市各類愛心企業和慈善組織、NGO社團保持密切聯系,吸取他們的專業經驗。
2005年,清華大學、中國社科院等權威機構的專家在深入調研后評價說,深圳關愛行動探索了一種新型的“社會救助NGO模式”,與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關于創新社會主義國家社會救助模式的基本思路相吻合,在全國是個創舉,值得進一步研究、總結和推廣。
深圳關愛行動背景資料之五:
第七屆深圳關愛行動啟動儀式臺本節選
關愛,似雪中送炭。慈善已成為深圳這座城市的風氣、時尚和生活方式。人們捐款捐物、結對幫扶,奉獻愛心。在各界的捐助下,地貧兒延續了生命、身陷困境的人得到了救助、山區的孩子實現了繼續讀書的夢想。
關愛,如冬日暖陽。春節時,勞務工們拿到了免費回鄉的車票;“金融風暴”的寒風勁吹時,深圳的企業和員工喊出了“企業愛員工,員工愛企業”的口號;過年時,市委、市政府各級領導到百姓家中拉家常、問寒暖、解民困。
深圳一直把外來建設者和困難群眾作為關愛重點。2006年深圳率先實施“低繳費、廣覆蓋、保基本”的勞務工醫療保險制度,實現工傷保險“全覆蓋”;2007年成立全國首個專門救助勞務工的專項基金“勞務工關愛基金”,在深圳就讀的18歲以下的農民工子女也被納入少兒醫療保險;2009年關愛行動創新項目“勞務工子女重病救助項目”啟動;民政局出臺了《深圳市特困居民重大疾病醫療救助暫行辦法》;勞動保障局制定了對深圳市戶籍人口的失業人員提供就業和再就業的系列優惠政策;住宅局出臺了《保障性住房租賃管理辦法》,為最低收入家庭提供廉租住房;教育局把特困家庭子女的義務教育范圍擴大到高中;衛生部門設立市醫療救助基金,為生命垂危需要搶救的患者提供了急救費用……長效機制的建立,在外來建設者和困難群眾心中播下希望!
關愛,像“春風化雨”,關愛行動將關愛對象普及到全體市民,把關愛內容從物質擴大到精神,把溫暖的觸角深入到個人的心理。一場場以“幸福”為主題的講座,撥動人們的心弦;參加“鄰里節”活動的社區的居民載歌載舞,他們鄰里和睦、守望相助,讓心貼得更近!
關愛,在“跋山涉水”。抗擊雨雪冰凍災害、抗震救災,深圳都伸出了無私的援助之手。深圳人一批又一批奔赴災區、山區,對口援建、支教助教。和當地百姓們共建家園,用知識點亮山里孩子們心中的希望之燈。
深圳,與愛同行!這座年輕的城市,以無悔擔當的胸懷,履行著她感恩回報的真誠諾言。
編輯:王丹丹
相關新聞
- 第31期:公益創意谷隆重掛牌(13 14:57:30)
- 第30期:校園成長公益講座溫情開講(13 14:56:25)
- 第29期:首屆“公益金百萬行”成功舉行(10 16:58:23)
- 第28期:2012“幸福人生大講堂”之婚戀家庭講座開講(13 16:49:03)
- 第27期:第九屆深圳關愛行動表彰晚會隆重舉行(06 15:51:49)